新闻动态

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肿瘤诊疗高地!关注温医大附一院代表委员的“两会好声音”

作者:冯姝曼 摄影: 编辑日期:2022-04-26 来源:党政综合办公室 浏览数:2691

日前,政协第十二届温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我院12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责思为、深入调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政议政,与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代表委员一起,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实事求是反映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千年商港、幸福温州”贡献智慧和力量。会上,我院诸葛启钏当选政协第十二届温州市委员会副主席。

会议期间,我院代表、委员总计提交提案、建议20余件,为温州发展贡献“一医智慧”,受到《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政协委员发声:

沈贤委员高度评价《政府工作报告》,他表示报告中特别提到“支持温医大附属医院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信所有温医人都会备受鼓舞,踔厉奋发,为温州这座孕育着光荣和梦想的城市贡献力量。
他在“关于打造高水平肿瘤诊疗中心提升区域诊疗水平”“关于依托市内省级医院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两份提案中建议,温州是浙江除省会城市以外,唯一一个拥有省级医院,且有多家省级医院的地级市,具备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基础条件。我市要充分利用国家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政策红利,依托温州高水平省级医院,打造浙南闽北肿瘤诊疗“新高地”,打造高水平肿瘤诊疗中心,提升区域肿瘤诊疗能力。只有提升区域诊疗能力,才能让百姓安心留在本地就诊。

在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方面,沈贤表示,我市拥有浙南公共应急救援基地和李校?以菏客哦拥扔欣?资源,温医大附一院重症、感染性疾病两个专科曾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建议锚定创面修复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专科作为重点建设对象,着力打造具有标志性的“浙南医学高峰”。同时聚焦优势专科,争取建成更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满足区域内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同时,他特别关注儿童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友好社会的建设,关注一老一小民生实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建议通过加强老年医学学科的建设,积极创建老年友善医院,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老年医疗可及性。

许慧清委员聚焦服务和保障人才工作,提出“解决人才聚集片区婴幼儿托育照护难题”“支持保障企事业单位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两个提案,建议就近在青年人才聚集地和大型用人单位附近开设婴幼儿托育照护机构,积极推进试点探索保障暑期托管政策落地执行。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我市老城区医疗资源配置,推进温医大附一院公园路院区改建提升。潘景业委员以医学专家和大学教师的双重身份,用详实数据、精准对比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动态演变,建议教育、卫生等部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认知新冠疫情,消除民众恐慌心理。金献测委员提出“提高公众院前急救技能培训,加大公共场所急救设施建设”和“加强民办院校中外办学项目课程思政”的提案。耿武军委员提出“设立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提案,并建议“双减”政策下推动教育主管部门发挥各级科普教育基地作用。陈钢委员提出“提高我市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加强我市青年科研人员思政教育”两个提案。曹高忠委员建议“加强我市体医融合,进一步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人大代表发声:

周铁丽代表提出“加快我市老年医学科建设,打造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示范城市”“强化我市新冠疫情防控策略,提升群众防控能力”的建议。俞康代表围绕“推进我市外来儿童医疗卫生方面友好提升”方面给出健全医疗配置,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完善患儿心理健康和教育体系的建议。卢才教代表建议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抓好软环境建设,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创建。唐宁代表就“调整山区海岛县部分医保报销目录”“加快对山区海岛县医疗设备配置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在此前召开的市党代会和区两会中,也活跃着“一医人”的身影。市党代表王美豪、瓯海区人大代表叶人和政协委员倪吴花、鹿城区人大代表孙彩霞和政协委员顾雪疆分别就“发挥温医大资源优势助力我市医学教育、医疗高地建设”“解决人才用人单位婴幼儿托育照护难问题”“依托附一医辅助生殖技术为瓯海区提供健康生育医疗保障”“加快鹿城七都金融科技文化中心建设”“提升健康科普品牌效应”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一直以来,我院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心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关注社会民生,在承担繁重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任务的同时,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建真言、谋良策、映民声,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医院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