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辛苦了!持续作战24天!温医大附一院核酸检测应急队凯旋

作者:陈约慧,周星星 摄影: 编辑日期:2022-04-28 来源:检验科 浏览数:2673

从4月3日到26日,接续完成海宁、上海、杭州等多地检测样本14万管,基本都是通宵赶工,一次次的咬牙坚持,为抗疫默默付出的温医大附一院核酸检测应急医疗队,今日启程回家了!

在嘉兴持续作战的24天,从最初的满怀激动,到中期的疲惫却仍竭尽全力,再到最后圆满完成任务,这支临时组建的应急队在磨合中凝聚出了强大的力量。

因检测工作对时效性要求极高,应急医疗队决定队员岗位相对固定,通过四、五天的磨合,大家找到了最佳配合速度。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天下来,衣服、头发早已被汗水浸透,双手被胶质手套捂出湿疹,脸上也全是口罩勒红的痕迹……这是核酸检测应急队队员们所经历的日常,但没有一句抱怨和一次退缩。虽然日复一日的工作很单调,却使全队呈现出最高的效率完成每天的检测任务,多次受到基地负责人的表扬。

每天的工作对于队员们来说都是一场硬仗。每一份标本的检测都要经历10多道程序:对样本进行分类、核收、标记、分发、加样、提取、试剂配制、点样、上机检测、数据分析等。每道程序都不能有丝毫差错,全过程都与病毒标本直接接触,实验时需要队员们精神高度集中,一旦发现可疑标本还要以最快速度复查并上报结果。后续几天,在样本数相同的情况下,团队检测速度再次提升,全过程未出现过一次整板重做,在这样大体量的前体下实属难得,真正做到了准确和高效并举。

在这个临时组成的应急队里,大家各司其职,又配合默契。周星星作为“90后”的年轻队长,总协调工作安排优化流程,时刻关心着队员的生活,安抚大家焦急的情绪;陈约慧、周蓓蓓和余娉婷负责三区报告审核,总是主动留守到最后一个结果发出,坐着最晚的班车回酒店;胡卢丰和团队中年龄最长的"大姐大"孔容霞承担起一区每天数百板的试剂配制与传送;谢耀盛和胡王强负责点样;谢海啸和参加过3次支援的“全能王”虞丹丹负责仪器提取操作;负责三区前期值守的孙林啸,总是在开工前贴心地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好;队员郑周、王慧娜、郑建建、林镯、孙林啸、姜也、金信哲、朱思思、董晶莱、史晓萌扛起了最繁重的二区加样及清理消杀工作。队员们会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复盘当日的工作心得体会、优化流程,以保证更准确优质地完成任务。

4月9日,团队接到临时任务,开始接收上海的检测样本。由于上海样本大都每天下午才能到达实验室,为快速准确得出结果,队员们基本都是通宵赶工,作息时间与平时完全颠倒。由于上海标本检测流程更耗时,消杀更细致且检测样本时精神高度紧张,团队成员下班后精神依然处于亢奋状态易导致失眠,有些女队员甚至会出现内分泌紊乱的情况。有的队员因为饮食不规律还出现了胃痛的症状。所有队员都坚持克服了身体的不适,站好了每一班岗。

身体的煎熬,归期的不定,对于每一位队员来说都是磨炼。但在这个温暖的团队中,大家也能苦中作乐,以别出心裁的小心思为紧张的工作增添一丝色彩。队员周蓓蓓、陈约慧等给大家绘制了独一无二的手绘“战袍”,大家相互鼓舞、彼此激励,共同度过这段辛苦又难忘的时光。

近期杭州突发疫情,基地重启,原定于22号开始的休整返程计划终止。但大家没有一句抱怨,第一时间找回状态,迅速投入又一波战斗。

在这次任务繁重的支援中,团队的每一份子都尽己所能在岗位上发挥力量。大家彼此支持、相互鼓励,每一次的旋转开盖,每一次的精准操作,每一次的认真分析都是为了能让结果精准无误,这一次次的咬牙坚持都是为抗疫贡献我院力量。

在队员们抵温的同时,我院核酸检测基地也在紧锣密鼓对接今日来自上海的近万份全员筛查标本,从留守大后方的检验人员中抽调精干力量,将连夜完成所有检测工作,为上海早日战胜疫情作出最大的努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