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纪实丨速度、强度、精度、深度 每一个维度都有我们的担当――我院应急救援医疗专家组驰援温岭救护伤员

作者:缪爱梅 摄影: 编辑日期:2020-06-30 来源:烧伤病区(432) 浏览数:1818

 速度  

6月13日,周末,20时许。

“烧伤专家3人,烧伤护理2人,重症专家2人,神经外科专家1人”“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党委书记夏景林简短而又明确的工作布置就像战时动员令。

虽然那时大多数人还在悠闲地过着自己的周末生活,有些人甚至还不完全了解发生了什么,但一接到命令,我们就立刻向医院集结。只在路上匆匆向家人交代了几句,有些人甚至来不及带上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

在最短的时间内,这支由我院精干力量组成的应急救援医疗队在吴高俊副院长的带领下,以风一样的速度“冲进”了层层夜幕。也只有在这时,车上的大家才对刚刚发生的“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并抓紧时间对接下来的救援工作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和预判。

强度

抵达温岭后,在省卫健委的牵头下,立刻与随后到达的浙大二院应急救援医疗队召开了简短高效的联席碰头会,就马不停蹄地投入高强度的救护工作中去。

根据整体工作安排,应急援医疗队分成重症监护与相对轻症两组。其中烧伤科主任林才、重症医学科主任卢颖如、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夏炎火、432病区(烧伤科)护士长缪爱梅参与了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烧伤患者的抗休克治疗。

“因为油罐车发生二次爆炸,相对而言重症病人比较多。每一位病人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要做个针对性的个例分析评估,这个过程都比较复杂。”林才说,爆炸现场玻璃破碎后飞溅,导致很多患者的身上都有玻璃碎片,身上有不少的渗出血,还可能会有爆震伤,需要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治疗。

重症监护组专家奔赴该院ICU(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投身于危重大面积烧伤和严重复合伤患者的救护与指导工作,如抗休克补液、烧伤创面处理、清创止血、生命维持,伤情评估,再集中讨论、逐一会诊、综合分析,并与该院医护人员共同制定“一人一策一团队”的救护方案并实施。大家奋战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全力以赴挽救伤员的生命。

此时,重症监护室里17位危重患者,个个生命垂危,据重症医学科夏焱火副主任回忆,其中有一个最为危重的多发伤患者,当时血红蛋白只有1.8g/dl,体温32℃,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失血性休克,经过48小时的危重病专家团队接力抢救,患者凝血功能逐步好转,血压也慢慢趋于稳定,但患者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仍然挣扎在生死线上。为进一步治疗,评估后将患者平安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早期ICU积极有效的治疗,为后续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的机会,经过整晚的悉心救护,患者的整体状况趋向平稳,也为后续的治疗打下了基础。

次日凌晨,细致的床旁查房和救护方案的调整过后,按照“应转尽转、能转则转”的危重伤员救治原则,应急救援医疗队再次对所有收治的监护室伤员病情进行评估分类,确定特重症、危重症、重症,最后决定第一批危重症伤员当日12时转往浙大二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随后,林才、夏炎火陪同全国著名烧伤医学专家、国家卫健康委委派专家吕国忠主任再次床旁巡查、换药、评估创面情况,并参与专家多学科团队会诊,讨论下一步救护方案。之后,我院潘景业院长也赶到温岭增援指导、参与伤员的救护工作。

精度   

14日中午12时,牵动人心的向浙大二院转运病人终于要开始了。

在这之前,有着多年成批烧伤危重救护经验的缪爱梅已经与转运护理团队进行了精心细致的准备:检查应急用物、设备、药物、血制品;把握每一个细微之处,与管床护士逐个进行患者气管套管系带的检查、调整或更换,并做好气道分泌物的评估、吸引,各管路的梳理,确保路途中静脉输液通路的畅通;做好与上级医院病情交接方面的准备特别是休克期患者进液量和尿量的情况、患者是否有合并伤及是否升压、镇静药物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等等。同时,她还对转院患者逐个进行最后的监测评估并记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及呼吸机的参数,实时掌握转运伤员的病情动态变化,做到万无一失。

而这些转院的患者大部分已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支持治疗,他们的伤情错综复杂、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路途中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瞬间的变化都牵动医护人员的心,大家个个咬紧牙关、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时刻关注、随时监测患者的病情,确保转运安全,为生死间徘徊的伤员保证最大生存希望。直到和浙大二院医护人员做好详细的交接后,大家那颗一路上紧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来,稍稍松了口气。

深度

6月15日,在温岭当地的救治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我院留守的林才、夏炎火、缪爱梅与前一天晚上抵达的浙大一院专家组成了以方强主任医师为组长、林才为副组长的省级应急救援医疗队专家组,以新的身份继续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经过与国家应急救援医疗专家组的联合床旁查房、会诊、讨论,与时间赛跑、与伤情变化竞速,为伤员争取的生存争取转运的最佳时间窗,两级专家组经过多学科的联合会诊、病情讨论、评估、预判,为剩下的4位危重症与5位特重症患者制定了应急预案并于当日14时、20时分两批(一批7位、一批2位)安全转运至浙大二院,而转运完患者回到温岭已是凌晨。

此次初步收治槽罐车爆炸事故患者的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但面对情况如此复杂,数量如此庞大的烧伤、复合伤患者还是首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省级应急救援医疗队专家组联合台州市级各医院专家、温岭第一人民医院院内烧伤外科、创伤外科、骨科、手足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眼科、整形美容专科等专家成员对在院的数十位患者开展了专科专家对专科(点对点或学科交叉),详细地毯式地伤情再排查、集体阅片,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讨论确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认真落实“一人一策一团队”,一日两次查房、专家组讨论、确立治疗方案。

林才对烧伤患者创面处理进行床旁指导,对创面进入感染期患者体温高结合临床表现、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提出综合分析的意见,明确下一步的治疗目标,使感染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对皮肤损伤或清创缝合后伤口愈合情况仔细评判;对脸面部有损伤或缝合伤口的患者,给予伤口拆线愈合后抑疤治疗方面的指导及后期整形方面的建议;床旁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诉求与顾虑,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省市级、院内专家组成员和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起深入病房,一起救治病人,一起交流心得,一起总结经验,看着病人一天一天地好起来,陆陆续续康复出院,彼此间的战斗情谊越来越深厚。

6月20日晚,我院应急救援医疗专家受到了来温岭检查指导槽罐车爆炸事故后续处置工作的省委书记车俊等领导的接见和肯定。会议一结束,专家们就连夜赶回温州,投入新的工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