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胜利而归!温医大附一院3名援鄂医疗队员今日回家啦!










白衣执甲,一片赤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温医大附一院医护人员生死驰援、无私奉献!
在武汉战“役”52 天、离别家人66天后,4月3日,我院欧阳金生、杨建荣和谢得力等首批凯旋的援鄂医疗队队员在交警铁骑的护送下,在沿线市民的注目下,以最高礼遇回到温州。
15时15分许,迎接大巴抵达市人民大会堂。市领导率队慰问,潘景业院长带领我院医护人员、医疗队队员亲属代表,在市人民大会堂迎接。志愿者们为医疗队队员献上鲜花,表达敬意。
15时50分许,警车护航,返回医院。在南广场前,欧阳金生、杨建荣和谢得力与家人、领导、同事们紧紧相拥、欣喜相逢!院领导潘景业、黄建永、陈行汉、许慧清、吴高俊、黄晓颖、金苗苗等为援鄂英雄送上纪念品并合影留念。阔别两个多月,大家都有说不尽的话语和数不尽的激动!
1月28日,欧阳金生、杨建荣和谢得力告别亲人,“医”无反顾地踏上了一线抗击疫情的征程。在武汉期间,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与湖北人民并肩奋战,圆满完成医疗救治任务。让我们再次重温他们的“战役日记”!记住他们闪闪发光的模样!
欧阳金生:驰援武汉,使命必达!竭尽全力,灿烂归来!
欧阳金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将近30年。1月28日,他作为浙江省第二批支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紧急医疗队温州队队长,“医”无反顾地踏上了一线抗击疫情的征程。3月5日,欧阳金生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去湖北武汉,在常人看来是一场冒险,是“龙潭虎穴”,但在欧阳金生看来,却是使命必达,得偿所愿。“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尽我所学,救人疾苦。欧阳金生被分配到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先后担任隔离病房六区第一治疗组组长和隔离病房七区科主任,该院定点收治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病例。因为当地医疗硬件设施有限,欧阳金生因地制宜,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和权威专家共识,主笔制定了新冠肺炎的工作制度、规范化诊疗建议等。在全员努力下,欧阳金生负责的隔离病房七区目前共有31例新冠肺炎病人治愈出院,死亡病例为“0”。
杨建荣:把“温州经验”带到武汉 把胜利带回温州
杨建荣,医学检验中心副主任技师,1月28日随浙江省驰援武汉第二批医疗队赶赴武汉,正式进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工作。
他奋战在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一线,提取大量病毒样本,完成数据分析,为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诊疗提供关键有效的实验室依据,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救治。在PCR实验室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更甚七八个小时,在闷热的防护服里除了要承受身体的疲惫,杨建荣和战友们还要承受和病毒样本“亲密接触”的心理压力,但更多的是坚定与把控实验流程的自信。“虽然挺累的,但有收获,值得。”
实验室里,杨建荣更是把“温州经验”带到武汉战场。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全副武装”在PCR实验室内操作直至报告结果出来。“我依照在温州自己实验室的经验做法,进行了远程技术改造,让检测结果可以通过软件显示在个人终端。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工作人员可以在外部等待结果,既可以稍作休息,又提升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与病毒直接接触的时间。”这个想法付诸实践后,杨建荣看到能根据自己工作经验的积累为抗疫提升效率,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开心。
谢得力:“90后”的生日愿望
谢得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护师,浙江省第二批驰援武汉的志愿服务医疗队成员,支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危重症病区(ICU)。
在ICU轮班的4小时内,谢得力站在生命最后一道关口,与病毒展开生死争夺、守护患者。“得力,我口渴了,想吃个橘子。”7号床73岁的张爷爷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情况下,需要打开无创呼吸机面罩才能进食。这也意味着,可能会有大量病毒从病人口中和呼吸机面罩里飞散出来,具有极大的传染风险。谢得力毫不犹豫,在合适的时机断开呼吸机,用氧气面罩保证供氧,直到张爷爷吃完橘子。“在ICU的很多工作,只能靠着本能与肌肉记忆快速地完成,根本没时间去考虑风险。”“护士啊,你也吃点橘子吧!”张爷爷在呼吸困难的情况下,用武汉方言说的这句简短的话,让谢得力红了眼眶。
原本2月25日过生日的谢得力,和其他医护人员于20日集体过生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谢得力说自己默默许下了“希望不再有病人逝去,希望战斗在‘疫’线的所有人平安归来,也希望能早些回家抱抱女儿”的生日愿望……
欢迎回家!谢谢你们的坚守和奉献,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