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暖!温州这家大医院为患儿开出了网络课堂……









特殊的教学形式,不变的是医护人员对患儿的牵挂和关爱。周末课堂,是温医大附一院为地中海贫血小朋友常规开设的爱心活动。在全民战“疫”的特殊时期,“贫髓相逢 筑梦同行”阳光地贫志愿服务队把课堂搬到线上,推出了网络阳光课堂,得到了患儿和家长的好评。
“网络阳光课堂,让我们距离更近了”
温医大附一院血液内科,是地中海贫血全国三大移植基地之一,每年都有来自贵州、江西、新疆、河南、广西、四川、安徽等地的重症“地贫患儿”家长慕名前来。
考虑到患儿在等待移植和移植后有长达2年的维持治疗时期,身处异乡,不能上学且和社会脱节,医院“贫髓相逢 筑梦同行”阳光地贫志愿服务队已连续多年为他们开设周末课堂。最近,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周末课堂不得不暂时停课,这让血液内科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非常心焦。
“现在钉钉很方便,开通线上课堂的话,移植仓内和治愈回家的孩子们都可以参加学习了。”服务队志愿者余志杰说,地中海贫血的最佳移植年龄是二至六周岁,治疗耗时长,但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学习意愿和能力非常强,且长时间呆在移植仓或居家随访的他们,会因隔离而感到烦闷、孤独。想出了线上教学这样一个新点子后,余志杰马上找到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他们紧急招募了7名志愿者,在疫情期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空中课堂。
于是,每周四晚19时30分,一节节以英语、古诗、剪纸、绘画等为主题的网络阳光课堂应运而生,最多的时候,有近50位患儿参与到课堂中来。
“老师,老师,你快看看我剪的这片雪花漂亮吗?”让志愿者们欣慰的是,网络课堂上,小朋友们的配合度很高,常常自发与老师互动。虽然直播屏幕中的小朋友们戴着口罩,但仍能感受到他们眼中满溢的快乐。
“平时孩子们没事就爱玩手机游戏,治病又辛苦,也不好劝。网络课堂,不仅帮我们的孩子排解了在家的苦闷,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位孩子家长表示,网络课堂,真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这个兴趣网课太棒了”“有你们真好”……每一次课程结束时,患儿家长都会在钉钉群中发来感谢的话语,这让忙碌的老师和幕后工作人员倍感欣慰。“虽然无法实现面对面教学,但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小朋友和志愿者们都能有所收获,非常有趣。”负责古诗课的志愿者崔帅是一名大一新生,能在课余时间为地贫患儿们带去欢乐,他感到意义非凡。
“抗击疫情,共守温州”
据介绍,由于移植的关系,地贫患儿在生活中对卫生的要求特别高。酒精、紫外线灯、消毒液、泡腾片等等,都是家里日常必备品。而口罩,则是孩子们出门最基本的装备。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孩子们日常所需的消毒产品,突然就成了最紧缺的物资。很多地贫家庭库存告急。
为此,服务队志愿者林建联系了温州市慈善总会、爱心屋、温州市鹿城区党群服务中心等,筹集到酒精,护目镜、手套、消毒湿巾、免洗洗手液等,帮助地贫家庭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抗疫时期。
亲爱的娃们,无论你们来自什么城市,在温州,我们和许多温暖的热心人士共同守护着你们。关爱地贫,传递爱心接力棒,欢迎每一个有爱心的您加入!
温医大附一院血液内科,是地中海贫血全国三大移植中心之一,中华骨髓库移使用率居全国第四位(2019年)。“贫髓相逢 筑梦同行”阳光地贫志愿服务队,主要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宣传与服务,开展社会融合等全方位关怀服务活动,精准关怀与提升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家庭身心健康、提高生存质量。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长期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