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千里,我们为他而来









3月15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迎来了一位行色匆匆的阿婆。阿婆的儿媳说,他们一家人从江苏南通驱车长途跋涉8小时,特地来找我院党委书记、肿瘤介入治疗专家夏景林教授。疫情之下,这份千里追寻的医患之缘,要从十二年前说起!
2008年4月,阿婆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肝左叶实质性占位,大小2.4cm×2.0cm,甲胎蛋白741ng/ml,当地医院认为治疗意义不大,建议放弃治疗。带着窒息般的绝望,阿婆一家最终决定前往上海碰碰运气。“我们不知道该去找谁,在公交车上听别人推荐了几家医院,一天之内全去探了个遍,后来在上海做了射频消融术。”说起曾经的问诊之路,老人的儿媳百感交集。
翌年8月,肿瘤复发。有人建议阿婆,“去找夏景林教授看看吧!”经多方辗转,老人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见到了夏景林教授。夏教授阅片后考虑到肝内肿瘤病灶较多,无法行手术切除,建议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三天,老人顺利出院,其后随诊,长达4年零3个月肿瘤未再复发。
2013年11月,阿婆肝左外叶包膜下发现复发病灶,肝左右叶交界区膈顶部出现强化小结节,考虑新发病灶。夏景林教授再次为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肿瘤又一次得到很好的控制,保持了39个月。
2017年1月,阿婆复查腹部磁共振发现肝左叶膈顶病灶,夏景林教授第四次为她施行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此次介入治疗后又维持了3年。
2020年2月底,由于甲胎蛋白持续升高,阿婆一家再次寻找夏景林教授。得知夏景林教授现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时,他们主动提出转至温州继续治疗:“你去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
此时正逢抗击新冠疫情关键时期,夏景林教授非常关注阿婆的病情发展,一直与其家人保持联系。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指导让阿婆一家非常暖心:“说心里话,能遇到夏教授这样好的医生,真的是我们的福气,他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阿婆入院后,夏景林教授考虑到阿婆有肝硬化、肝癌多年病史,肝硬化结节易发生恶变,肝内病灶散在多发性,并且前几次行肝动脉栓塞效果良好,决定再次为阿婆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两天,阿婆顺利出院。
晚期肝癌只能生存3-6个月,即使小肝癌(单个肿瘤直径小于等于5cm或两个肿瘤体积之和不超过前者),经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也仅为60-70%,而阿婆经夏景林教授利用介入技术进行非手术切除,至今已12年,实属不易。如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已经成为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为肝癌患者带来福音。
夏景林教授本着从不治之症到部分可治之症的逻辑,一直潜心研究通过改良介入方法,延长晚期和终末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他将“安全、经济、有效”作为衡量肿瘤治疗成功与否的终极标准,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最安全的治疗方法,使病人的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这一理念在阿婆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十二年的缘分将夏景林教授与阿婆一家紧紧联系在一起。阿婆的家人一直记得,查房时,夏景林教授曾说,“我早就把你当成亲人啦!”这句话承载着一名医生对病人的关心与承诺,也深含着一位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