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院首次在顶级期刊Nature发表论文 揭示肠道菌群或能缓解吸烟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作者:吴珊珊 摄影: 编辑日期:2022-10-24 来源:学科规划与科技处 浏览数:1828

10月19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姜长涛团队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rank Gonzalez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虞朝辉团队、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李洋团队以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明华团队,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Gut bacteria alleviate smoking-related NASH by degrading gut nicotine“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吸烟期间尼古丁在肠道中累积,激活肠上皮AMPKα-SMPD3-神经酰胺轴,通过肠―肝对话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关键机制,并首次发现了人类肠道菌群可以有效地降解肠道尼古丁。

image.png

我院郑明华团队长期从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并构建了完善的临床随访资料与标本库,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截止目前,已参编国内“中国脂肪性肝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9年修订版)”一项(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748-753);参编国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新定义:一项国际专家共识声明”(J Hepatol 2020;73:202-209)和“亚太肝病学会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临床实践指南”(Hepatol Int 2020;14:889-919)两项。目前团队正在牵头制定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2项国际新共识。

近年来,郑明华脂肪肝团队发表/合作发表了一系列原创性工作:(1)首次发现白色脂肪组织来源的Sparcl1可通过调控肝脏CCL2的表达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症进展,是脂肪-肝脏轴调控的关键分子靶点,为脂肪肝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J Clin Invest 2021;131:e144801);(2)确认内源性高产酒精的肺炎克雷伯菌株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Cell Metab 2019;30:675-688);(3)N(6)-甲基腺苷阅读蛋白Ythdc2通过调节产脂基因mRNA的稳定性抑制肝脂肪变性(Hepatology 2021;73:91-103);(4)发现髓系细胞特异性IL-6信号传导可促进富含MicroRNA-223的外显体产生,减轻了NAFLD相关纤维化(Hepatology 2021;74:116-132);(5)在临床流行病学角度,团队构建了亚洲最大宗多中心基于肝活检的脂肪肝队列,探索并修正Baveno VI截断值在脂肪肝进展期纤维化人群中的价值,为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提出了亚洲证据(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1;54:470-48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