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家!温医大附一院援疆医疗队凯旋!












12月16日下午,在圆满完成40天援疆任务后,我院医学检验中心5名外派新疆支援的队员顺利返程,检验科(医学检验中心)主任周铁丽和副主任王忠永在医院南广场热情迎接队员们安全回家。
“你们辛苦了。”在欢迎仪式上,医务处负责人为每位队员送上了提前准备好的防疫大礼包,并叮嘱队员们做好个人防护,令每位队员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回家的温暖。
闻令而动,听令而行。
为协助新疆同胞早日战胜新冠疫情,阻击奥密克戎毒株。10月28日晚10点,我院医学检验中心在接到上级通知后迅速组建了一支青年队伍,他们将携同省内多家医疗单位共计100名队员组成援疆医疗队驰援新疆库车市,参与当地的核酸检测工作。
10月31日上午,院党委书记沈贤、党委副书记许慧清、副院长吴高俊等院领导为他们送行,并在出征仪式上嘱咐队员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援疆期间服从安排,注意防护,团结一致。这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在抵达库车市后,经过1天的休整适应,队员们便迅速展开行动,与来自省内不同医院的队员们一起投入到工作中。由于这里的标本检测量大,而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导致人工采集信息的工作量非常大。队员们通过前期摸索,结合以往的经验,制定各种流程表,不断优化检测流程,使得核酸的检测效率显著提升,核酸报告时间大大缩短,为当地疫情防控争取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由于物资紧缺,加之工作环境风险大,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防护服的浪费和尽可能减少暴露,队员们往往需要一个班次连续8小时穿着防护服,甚至有时在夜班收尾阶段需要10个小时,队员们也因此总会错过饭点。
支援工作中困难重重,队员们每天都要面对新的挑战。
一次援疆行,一世援疆情。
曾多次参加省内外援助任务的虞丹丹是队员中经验最为丰富的,她在此次援疆期间还兼顾队员们的后勤保障工作,并且在每次进实验室前都细心帮助队员们检查防护服和口罩的密闭性,时刻提醒大家无论在工作期间还是在驻地休息都不能掉以轻心,要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此次出征,我们队员的零感染离不开她平时的密切监督。
余晓敏和梁枫是队中年龄最小的两名队员,但也是最有干劲的,尽管有时候下班时间很迟,他们也丝毫没有怨言。他们说:“新疆的气温昼夜温差常常达到10-20℃,晚上甚至在零下十几度。这对队员们的身体是个巨大的考验,也使得此次援疆任务变得更加艰难,然而,这丝毫没有冷却大家的积极性和热情。”
在援疆初期,由于工作强度大和对气候的不适应,梁枫曾一度感到身体不适,出现了发热、头晕等症状,但短暂休息一天后她便坚持要求返岗,希望能和队友们同进退。
陈丹也是一位抗疫“老兵”,早在今年年初就曾奔赴宁波支援,而在此次援疆期间,她主要在实验室负责样本的分配工作,这个工作不仅考验队员的体力,还要求准确和速度,很多队员在经过几轮班次后,手指头就会磨出水泡,有些队员戴手套时间过久还会出现过敏。
在近4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抗疫中,援疆医疗队的队员们与当地的医务人员协同合作,默契配合,建立起了深厚的战友情,大家在工作中相互帮助,不分彼此。
作为此次温医大附一院援疆队的队长,白福貌说:“这次援疆之行,我们与新疆人民一起与病毒持续斗争40余天,队员们充分发挥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各式各样的艰难险阻,期间也收到了来自领导和同事们以及党组织的关心和鼓励。尽管整个过程很艰辛,但我们顺利完成了医院托付的任务。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援疆医疗队撤离前,还积极开展了“传帮带”工作,培训了一批当地医务工作人员,为新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库车市人民政府在临别前还授予了所有队员“最美抗疫先锋”的荣誉称号。
疫情无情人有情,众志成城同战疫。
自2020年年初疫情发生以来,我院医学检验中心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先后派出多支医疗检测机动队支援省内外核酸检测任务,此次援疆已经是第11次,也是距离最远、支援时间最久的一次。在经过短暂休整后,5名队员会重新回到医院的大家庭中,接下来将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继续为疫情新形势新挑战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