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中心周铁丽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高水平期刊《Drug Resistance Updates》发文阐明细菌耐药新机制








近日,我院医学检验中心周铁丽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药学期刊Drug Resistance Updates(中科院1区TOP,2021年影响因子22.841)上发表了题为《Carbapenemase-loaded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protec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y degrading imipenem and promoting mutation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gene》的研究成果,阐明了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通过装载KPC酶的外膜囊泡(OMVs)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突变的具体机制,为揭示细菌耐药进化提供了全新视角。论文第一作者为我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张小团,周铁丽教授及叶建中博士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细菌耐药是全球关切的重点问题之一,耐药甚至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和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目前,针对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菌种,跨菌种间的细菌相互作用对耐药进化的贡献研究甚少。该研究发现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可将KPC酶装载至其分泌的OMVs内,并可在体内、体外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降解至亚抑菌浓度,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突变,最终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进化。
该研究一方面证实了抗菌药物短期治疗期间,OMVs介导的细菌间耐药基因水平转移并不总是耐药进化所必需的,混合感染中的耐药细菌可通过功能性OMVs为敏感菌株提供庇护。另一方面,OMVs可通过其负载的水解酶降解抗菌药物,从而使敏感菌株暴露于亚抑菌浓度的抗菌药物,而这往往是细菌通过突变向耐药进化的关键因素。该研究为从细菌跨种间的相互作用角度揭示耐药进化提供了全新视角,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周铁丽教授团队近30余年来专注于医院常见病原菌耐药性、耐药机制及流行特性分析,以期为后续寻求临床病原微生物新型治疗策略提供药物靶点及理论依据。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主持科研项目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主编、副主编著作6部,参篇著作9部。
近年来,医学检验中心重视学科建设,发挥学科专长与特色。目前建设有浙江省检验诊断及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作为主要合作单位参与浙江省第三批重大疾病诊治技术研究中心(肿瘤智能诊断与分子技术诊治中心)研究。2022年位列中国医院检验医学科论文影响力全国第三。本次论文发表是我院医学检验中心多年来加强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未来将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8764623000353?dgcid=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