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博、沈贤等最新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一区,IF=16.6)发表





近日,我院联合医学转化中心张宏博研究团队,以Article的形式,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F=16.6)发表题为“An autocatalytic multicomponent DNAzyme nanomachine for tumor-specific photothermal therapy sensitization in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纳米机器,该纳米机器以DSPE-PEG-RGD胶束制备DSPE疏水核心,以负载光热疗法(PTT)染料IR780和钙外排泵抑制剂姜黄素,将MNA酶分布到亲水性PEG层中,通过生物矿化与磷酸钙进行密封,并将RGD附着在PEG的外尾上,用于胰腺癌的靶向治疗。该研究在张宏博教授和沈贤教授带领下展开,张宏博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沈贤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据悉,多组分脱氧核酶(MNAzymes)在基因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它们识别疾病组织并进一步实现协同基因调控的能力很少被研究。本研究用DSPE-PEG-RGD胶束制备DSPE疏水核心,以负载光热疗法(PTT)染料IR780和钙外排泵抑制剂姜黄素。然后将MNA酶分布到亲水性PEG层中,并通过生物矿化与磷酸钙密封。此外,RGD附着在PEG的外尾上用于肿瘤靶向治疗。本研究构建的纳米机器可以在酸性条件下释放MNAzyme和辅因子Ca2+,并通过消耗癌基因miRNA-21自组装成活性模式以裂解热休克蛋白(HSP)mRNA。沉默miRNA-21增强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表达,导致PTT致敏。同时,姜黄素维持高细胞内 Ca2+,通过破坏线粒体 Ca2+ 稳态进一步抑制 HSP-伴侣 ATP。因此,胰腺癌对IR780介导的PTT有三重敏感性。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NAzyme的纳米机器在激光照射下能较强地调节HSP和PTEN的表达,并能够明显抑制胰腺肿瘤的发展。
张宏博教授于我院任学科带头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相关领域发表SCI 论文 100 余篇,JCR 一区 70 余篇,于 2018 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据了解,张宏博教授入职我院后,已经以我院为第一单位发表 4 篇 JCR 一区SCI 论文(最后通讯作者),并于 2022 年 12 月入选浙江省海外引才计划创新人才项目,于 2023 年 8 月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