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医大附一院代表委员在市两会上精彩发言,掷地有声!





感恩奋进新征程,实干争先建新功。日前,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温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顺利闭幕。我院15名代表委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参政履职,聚焦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科技创新等热点难点共递交提案、建议近20份,并通过大会发言、界别发言、媒体采访等多种形式资政建言,为温州实施“强城行动”、加快建设“千年商港、幸福温州”贡献一医人的智慧和力量,受到潮新闻、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网、温度新闻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市政协副主席诸葛启钏出席民革界别小组讨论,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做强做大,保住经济基本盘;整合侨乡宝贵资源,推动以“侨”架桥,全方位提升温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创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利用“大分子”制药和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机遇,推动温州大健康集群重塑”的建议。
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沈贤委员作题为《高质量构建区域老年医学高地,打造全国老年健康示范城市》大会发言,他建议,要结合老年人看病就医的特点,推进中心城区老年医院建设,健全老年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学科协作,探索老年医学研究“新模式”;加快数字赋能,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区域老年医学高地。
此外,他针对我市“强城计划”中的引才留才问题,提出“城市要真正让人才有用武之地,需要厚植人才发展沃土”。他指出,温医大附一院正在实施“临床科学家培育计划”,将通过优化政策机制、改善培养方案吸引更多青年人才集聚温州。针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问题,他表示,温医大附一院和6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医疗合作或协作关系,并与龙港市政府达成全面深化合作意向,奋力打造温州城市南部区域医疗新高地。
吴高俊委员围绕和谐医患关系构建问题展开调研,他认为,要不断提高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相关部门要做好媒体宣传的引导和管理,同时要强化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健全院内、院外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提高医疗纠纷处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许慧清委员聚焦日益突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呼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一起构筑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通过加强学校师资和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规划,明确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确保各学段之间的衔接和整合共同守护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市政协常委谢聪颖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题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赋能我市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言。她还就“完善社会安全应急体系防控灾害事件发生”“加强中医药扶持建设 助力健康温州建设”“尽快优化医疗补偿机制改革 助推我市儿科高质量发展”“以医助养医养结合 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引发广泛热议。
金献测委员建议加强医养一体化信息平台搭建,提升智慧养老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互联网+医养结合”信息平台,打通我市老年相关医院和中心的医疗服务,提高“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医疗水平,以应对“养老难、养老贵”的现实问题和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陈钢委员着眼于规范全市院后非医疗转运服务递交提案。建议通过建立全市统一的院后转运行业标准和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范围和标准,统一服务价格、提高院后转运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等方式进一步规范院后转运服务,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市政协常委黄志锋建议要积极凝练温州市科技创新方向,聚焦小切口、小目标,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整合现有科创平台,合力建设产学研用融合新模式、新场景,将温州的大健康产业打造成国内的一张闪亮“名片”,走出独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耿武军委员建议在温高能级科创平台助力温州高校双一流创建,支持地方医学院校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并建议规划和支持在温省实验室长期稳定发展,进一步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科技创新。
潘景业委员聚焦医疗卫生应急问题,提交了《强化乡镇基层医疗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和《解决温州市应急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道问题》等两份提案,建议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应急能力,提升温州市应急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应急协同救治能力。
曹高忠委员建议对青少年心理危机综合施策,加强预警和干预,并建议强化骨质疏松症的专业干预,加强中老年群体骨质疏松筛查,建立双向转诊渠道。他提交的《关于尽快建立老年期痴呆早期筛查和防治机制,助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提案》入选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
周铁丽代表建议推广育龄人群单基因遗传病筛查,加强单基因遗传病防治工作,并建议持续规范网络传播管理,让正能量形成好声音,切实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围绕温州强城行动,她建议相关部门支持温州医科大学挂上“省牌”。
俞康代表建议通过创建老年宜居社区,构建与机构养老服务并轨的体系,增加老年医疗床位,建立老年病医院分级制度,从幸福养老和医疗保障两个方面促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卢才教代表呼吁要强化对老年人慢性病的精准管理,降低慢性病的恶化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宣教、监督等任务落实,对老年人慢性病全面精准管理。
唐宁代表提出要聚焦老年慢病人群,加强慢病管理,创新思想举措,聚合智慧力量,争取让每位老年人享受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的幸福康养生活。
践行人民至上,为民履职传递民声。我院党委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创造履职条件,引导代表委员增强担当意识,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多谋创新之举,在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