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面”,烧伤·伤口中心技术应用实现新突破!





近日,我院烧伤·伤口中心正式部署应用了创面(伤口)全生态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我院烧伤·伤口中心和信息部人工智能团队在“AI+创面”这一新质医疗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将探索以医疗专业AI大模型为支撑的智慧化整体解决方案,为医院的专科服务能力和学科发展注入新动力。
成果一: 创面(伤口)图文报告系统
烧伤·伤口中心以标准引领,牵头发布国内首个基于创面图像数据采集及数据质量的标准,重塑创面图像采集流程。
医生可通过HIS系统开具图文报告采集申请单,由医护专员对该患者创面图像进行采集。通过基于AI和自定义色卡的双“校准”核心算法和自研大模型自动分析创面图像(包括图像大小判断、轮廓识别、面积计算、色彩还原、相关数据字段量化等),经专业审核后生成图文报告。专科医生可在该患者的诊疗管理界面查看图文报告,也可点击AI辅助诊疗按钮查看辅助诊疗建议。
标准创面(伤口)图文报告的出具,对后续烧伤及创面修复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成果二:专家知识图谱构建
在诊疗过程中,观察创面(伤口)的表征形式对评估其病变类型和治疗效果都至关重要。
该诊疗环节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依赖度极高。团队基于科室数万病例资料,结合国内外最新治疗规范、专家共识及疾病指南,构建烧伤及创面修复学科知识图谱,形成一套完整的智能推理体系。该图谱可根据创面图片给出标准执行步骤,并通过拍照,跟踪和分析整个诊疗过程的疗效,为创面的规范化治疗提供智能决策借鉴。
成果三:创面AI全生态管理工作站
工作站整合创面(伤口)图文报告系统、AI量化分析引擎、学科知识图谱,集成一体机、边缘算力及图像采集设备,目前已与医院HIS系统全面打通,实现院内本地化部署,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极大保障了医疗机构私域数据的安全。其稳定可靠性高达99.9%以上,为医疗数据的安全存储与高效处理提供坚实保障。
在功能方面,在涵盖AI报告生成、辅助诊疗、数据质控等功能外,该系统未来将拓宽更多应用场景,如慢病管理、转诊导诊、云门诊等。
我院烧伤•伤口中心创建于1978年,是浙南闽北地区最早开设的烧伤救治中心、伤口治疗中心,卫生部首批VSD技术培训基地。作为创面修复大学科核心团队之一,近年来全科承担中国科协、浙江省自然重点基金、浙江省“尖兵”“领雁”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级课题50余项,主持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智能紫外线消毒监控系统”“青红膏”等多个创新成果实现产业转化并推广应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专科STEM排名百强前十(最高第六位)。
我院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内较早将计算机应用于医院管理的医院之一。我院信息部分设人工智能技术组、人工智能项目组、运维组、安全组。信息部软件团队至今已自主研发了108个系统,共获得223项软件著作权,涵盖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基于无感就诊的就医一件事系统”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全周期健康管理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获智慧医院建设优秀案例等多项案例及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