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当选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近日,由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主办、我院承办的首届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温州召开。大会邀请来自创面修复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烧伤科、内分泌科、麻醉科、皮肤科等多学科专家与青年学者参会,并专设护理分会场,共探创面修复之跨学科新知与前沿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理事长孔德兴院士,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肖健,我院院长张纯武、副院长陈咨苗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陈咨苗主持。同期,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副秘书长刘俊莉主持成立仪式。此举标志着我院创面修复学科正式驶入多学科协同、创新驱动的崭新纪元。
开幕式上,李校堃院士介绍了温州医科大学在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方向战略布局和建设成果,并深刻分析了学校及附属第一医院在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领域所面临的新挑战与机遇,指出要利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构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协同发展的学术平台。他强调,新一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医药产业格局的演变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和空间。数理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将现代科技与医学紧密结合,有望有效推动包括创面修复在内的相关学科的进步与发展。首届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的举办,为我们开辟了新路径。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科建设、理论创新、转化应用,共同推进新时代下创面修复与数理医学的融合发展,将有望探索出一条具有学科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孔德兴院士代表学会向大会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他回顾学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深耕交叉融合、服务临床需求的奋进历程,并深刻指出数理医学的理论与方法将为创面修复提供更加精准的科学依据,推动医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愿以本届年会为序章,让数理医学与创面修复在深度交汇中奏响新声,激荡出蓬勃而恒久的学科生命力,推动医药健康领域的协同创新,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本次大会呈现了丰富多元的学术内容,覆盖了医学+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前沿技术以及学科建设等关键领域。孔德兴院士阐述了数理建模、人工智能与临床医学深度融合的智能系统,通过多维度数据处理与自主决策能力,实现疾病预测、诊疗优化及健康管理的闭环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昝涛教授精心讲解超量扩张理念革新和临床实践,展现了整形修复的先进临床技术革新;北京大学周菁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血管损伤中的生物力学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大学邓君教授分享了创面炎症微环境的精准调控的关键新技术研究;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薛康教授细致阐述了临床视角下烧伤脓毒症研究的变革与创新;肖健分析了细胞因子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机制;陈咨苗以及领域内众多专家学者从多个学科结合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深入探讨和交流,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
作为创面治疗的核心环节之一,护理学发展也驱动着动再生医学从实验室向临床转化。本次年会护理分会场由我院护理部主任徐小群,副主任夏丽敏、余儒,创面修复科709病区副护士长陈好主持。会议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石玉兰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胡宏鸯教授、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蔡福满教授共同授课。专家们分享了压力性损伤的全周期管理、营养管理等的创新成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可直接落地的实践方案。
专委会上,孔德兴院士表示,要以数理医学与创面修复的深度交叉为引擎,聚焦科研创新与临床转化“双轮驱动”,通过多中心协同研究、青年英才梯队培育、行业标准制定和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构建可持续、常态化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在总会的战略引领下,愿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乘势而上,在学科建设、国际对话、临床诊疗标准化等关键维度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专委会选举会议上,陈咨苗全票当选首届主任委员,创面修复科副主任陈雄当选副主任委员,血管外科黄崇青副主任医师当选秘书长并兼任常务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的圆满落幕,标志着我院在该领域正式迈入学科深度融合与临床跃升的崭新纪元。大会不仅构筑了高规格的学术共同体,更成为临床经验与前沿成果双向奔赴的“转化中枢”,为省内外专家学者铺就了携手共进的合作坦途。未来,让我们以更开放的视野、更笃定的步伐,持续攻关创新技术与方法,为每一位患者定制精准、高效、温暖的修复方案,共同擘画浙江省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的璀璨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