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温州商报】我市3万多医生迎来节日!患者送上感谢信传递医患情

作者:李杨慈 摄影: 编辑日期:2022-08-25 来源: 浏览数:853

都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医生行医有温度,百姓才能感到幸福。8月19是第五届“中国医师节”,温州3万余名医生迎来自己的节日。

“感谢您在诊疗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专业、耐心、细致的服务,通过B超影像,我们看到了小宝宝可爱、健康的样子,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十分开心……”“我老公在ICU治疗期间,您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诠释了当代医生的职责操守和医道本色,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和家人对贵院的感谢……”一份份感谢信溢满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诚挚谢意和高度评价,传递浓浓医患情。

有温度的实力派“网红”医生  赵亮

8月19日对温医大附一院超声科医生赵亮来说是特殊的日子,这天不仅是他的节日,还是他的生日。他特意吃了碗面条就当给自己过节庆生了。今天对他来说又是平凡的一天,8点不到,郑亮已出现在科室,早起早开工的习惯他已坚持了25年。

“感谢您在诊疗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专业、耐心、细致的服务,通过B超影像,我们看到了小宝宝可爱、健康的样子,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十分开心……”诊室里一张手写的感谢信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这封信是医师节前夕,市民张先生替爱人送来的。原来,张先生的爱人在接受三维彩超检查时,由于胎儿胎位枕前位,面部朝下,检查时始终抓不到理想画面,检查时间一再延长。

赵亮深知对于准妈妈来说,每一次就诊都是宝贵经历,看着孕妇期盼的眼神,他始终耐心检查着。

由于体位没有变化,赵亮让孕妇去走廊上来回走动,希望能改变胎儿体位。来回几次后,下班时间早已过去,但胎儿仍用手遮挡着面部。赵亮一边提醒孕妇不要着急,一边尝试使用四维动态抓图法,终于拍下了理想的切面。

经过处理,一幅栩栩如生的胎儿面部三维图像呈现在孕妇面前。“真清晰!”准妈妈兴奋地叫起来。

张先生说,这几年B超医生接触不少,但赵亮是他们家碰到过的最认真、最有耐心、最热情的超声医生。

其实这并非赵亮首次收到感谢信。在患者眼里,赵亮是一名有温度的实力派“网红”医生,十年前就曾走红过网络。2012年6月19日,赵亮生病需要挂点滴,想到当天科室门口预约就诊的病人很多,科室人手又不够,没有请假的赵亮,虽挂着点滴,但觉得自己状态还好,他索性挂着点滴给患者做B超。

“赵老师病了,赵老师不要命了,挂着盐水还在给病人做B超。”没想到这一幕被同事拍下发到网络,引来众多网友的跟帖评论和微博转发。

不少网友评价说他是医院里口碑最好的B超医生,还有网友现身说:我怀孕的时候也是他做的,态度很好的医生。一时间几百条来自网络的点评和赞赏,让赵亮颇感意外和惊讶。

在同事眼里,赵亮的“敬业”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近年来,医院服务体量大,超声科工作繁忙。为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医院推出“特检一日清”服务举措,加班加点成为大家的工作常态。而赵亮在腹部和浅表及产科超声方面具有深厚的业务功底,每天慕名找他检查和会诊的患者很多,他随叫随到,经常都是别人吃完中饭他才下班,几乎每个休息日都能在医院看到他的身影。

在温医大附一院建院100周年颁奖大会上,赵亮被授予了极具分量的“敬岗爱业奖”。面对殊荣,他说:“我只是众多医生中的普通一个,我会继续努力,让每位受检者都能获得满意的超声诊断服务。”

为患者守住“最后一道门”的医生 张晓隆

“敬佑生命,平等仁爱……”这是庄严的中国医师誓词。选择做一名医师,便意味着踏上了救死扶伤的征途,与病魔斗争、与死神赛跑,攻坚克难,逆行而上。

温医大附二院瓯江口院区ICU主任张晓隆说,抢救危重患者的主战场在重症监护室(ICU)。这儿像是患者在人间的最后一道门,有的救治成功转到普通病房康复出院,有的遗憾离开人世。生死关头,医生经常要帮助家属做出理性和正确的选择。

“当时我们都商量好放弃治疗了,没想到医生找我们,劝说不能就这么放弃生命,没有他们的付出,估计这孩子已经不在了。”提及19岁外甥两度闯入鬼门关最后起死回生,来自河南的林先生感慨地说,医生帮忙做出的正确选择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一个多月前,林先生的外甥小范不慎从高处坠落,期间心跳呼吸骤停,经过乐清当地医院的全力抢救后,仍陷入昏迷,随时有可能再次出现心肺骤停导致死亡。考虑到患者多发伤、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极其危重,小范被转到温医大附二院瓯江口院区继续救治。

在从转院途中,小范病情急剧变化,气管插管处涌出大量的鲜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血压靠升压药也难以维持,如果晚一点送到医院,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而此时,小范家人却为医疗费用犯愁。

“先抢救病人,后续费用再想办法!”瓯江口ICU为小范开启了快速抢救通道。

张晓隆介绍,当时患者高坠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心肺复苏后、多发肋骨骨折、双侧血气胸、呼吸衰竭、脊柱骨折、骨盆骨折、肝肾挫伤、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情危重,呈昏迷状态,需要呼吸机支持,CRRT治疗等一系列综合治疗。在救治过程中,在小范体内发现超级细菌,有多重耐药性,使其病情再度陷入危机之中。

在难以承担巨额医疗费用的同时,小范的病情再度恶化,患者家属要求放弃抢救。

“小伙子才19岁,重点是他还有救治成功的机会,放弃太可惜了。”医生多次找家属耐心劝导不要轻易放弃生命,医护团队会为小范量身定制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最终,小范的母亲下定决心,再难也要救活儿子。

经过医护团队精心救治,小范的危重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肾功能开始恢复,尿量逐渐增多,停用了CRRT(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治疗,肺部感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逐渐也脱离呼吸机,成功拔除气管插管。

“有机会就要救!”张晓隆表示,生死关头,患者和患者家属没有足够的医疗知识进行科学判断,事发突然,甚至连理智冷静的思考都做不到。这个时候,医患需要尽快建立彼此的充分信任,医生要站在家属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提出专业的建议,帮助家属做出理性和正确的选择。

8月初,小范从昏迷逐渐转为清醒并顺利出院。出院前,家属向瓯江口ICU医护人员送上锦旗,表达谢意。

这份肯定对于瓯江口ICU的医生来说,无疑是今年医师节最好的礼物。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对于张晓隆而言,这是使命,也是要求。

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柱 倪步烤 叶闻闻

8月3日,李女士手写了4页感谢信,感谢市中心医院ICU医护人员对其丈夫付出的努力。 

时间拨回到6月19日,两名意识昏迷的交通事故伤者被送进市中心医院急诊室。38岁的阿东(化名)严重颅脑挫裂伤、四肢多发骨折、眼眶骨折、上下颌骨骨折、面部损伤;45岁的阿瑞(化名)脑出血、脑脊液耳漏、双侧肺挫伤、肋骨骨折以及全身多发骨折。

“我们会全力以赴的……”看到伤者家属泪流满面不知所措,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叶闻闻将伤者送进ICU前,给了诊室外家属一颗“定心丸”。

“对我们来说,医生就是我们的心理支柱,他们言行举止影响着我们每天的的心情。”阿瑞的妻子说。送到医院时,她的丈夫呼吸困难、耳朵脖子都在流血,她知道丈夫伤得很重,而她却束手无策,只能在外面焦急等待。

为让她安心,医生倪步烤、叶闻闻等医护人员每天都会告知她患者的病情、医生的治疗方案,解除她心理顾虑。有时担心家属听不懂医学术语,倪步烤还会形象地画出来。

“父亲住在ICU,虽然我们不能探视,但医护人员会将每天查房的情况、治疗措施告诉我们。”阿东的女儿说,每当发现他们几位家属情绪焦虑时,医生还会安慰他们。

幸运的是,在ICU的30天里,在倪步烤、叶闻闻等医护团队制定周密方案、精准治疗下,阿瑞和阿东两人的病情终于稳定,并相继转到普通病房。

8月3日,得知先前还奄奄一息的丈夫马上康复出院的消息,阿瑞妻子用一个上午时间写了1800字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医护人员的谢意。

“真的很感谢他们,我爸爸转到普通病房后,医生还跟我们保持联系,鼓励我们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在阿瑞妻子写感谢信的前几天,患者阿东的女儿同样写了一封感谢信。

“看着他们能康复出院,我们其实比患者家属还要高兴。”医生倪步烤表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段时间,ICU医院收到不少感谢信,这些感谢信背后都谱写了一段段浓浓的医患情。

原文链接: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9873177_16687_wzsb.html?app=1&source=1

7898a199-f3b6-4c1c-8f3d-39eb58b192c7.webp


401ff8f3-a662-4913-b7bf-0f69024454ce.webp


030127ac-a9ab-47fa-aea4-1ba9c1f97e87.webp


a3385072-74ee-4c01-96c8-1c3c7dca4763.webp


46724103-ef4d-491e-b386-25e978aacbca.web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