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温州客户端】通讯|18个月!中非总统授勋援非医疗队的背后

作者:许雅晶 摄影: 编辑日期:2020-12-29 来源: 浏览数:2159

12月26日,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亲手为温医大附属一院医务处副处长、医疗队外科主任暨玲等中国第17批援非医疗队的9名临床医师颁发了“军官”勋章和证书。

回忆起这次总统授勋,暨玲既紧张又兴奋。由于疫情和战事的影响,总统给医疗队授勋这一直是处于暂定状态,而且随时可能取消。为了感谢中非医疗队所作的贡献,在医疗队完成使命回国前和中非总统大选之日前夕,总统图瓦德拉特意安排为医疗队授予勋章,并且在完成授勋仪式后,图瓦德拉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表达了对中国援非医疗队的由衷感谢。暨玲说“从前的总统授勋从没有出现过谈话的环节,我非常紧张也很兴奋。”据悉,暨玲医生已与12月28日结束援非任务踏上回温之路。

推迟博士深造万里驰援中非

2018年底,暨玲正在山东大学准备博士论文答辩时,突然看到了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开始选拔医疗队员前往中非共和国执行援外任务的消息,他当机立断推迟了博士论文答辩,并向学校提出延迟两年读博的申请,主动请缨向组织发去了援助“请战书”。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如愿加入由11人组成的中国第17批援非医疗队。

回想起当初的这个决定,暨玲说:“当时我的导师劝我,已经到了答辩阶段了,不要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我的家人也劝我,中非特别环境艰苦,担心我身体吃不消。但我始终认为能去中非历练是人生的不可多得的机会,一旦错过我会遗憾终生。”

化身“万能哥”力排“万难”

2019年6月22日,暨玲随医疗队抵达中非,开始了为期18个月的援外任务。尽管在出发前已经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是当暨玲和队员们亲眼见到中非的贫困和落后,仍然受到了冲击:在这个全球极度贫困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极其落后,卫生防疫体系薄弱,传染病肆虐。受战乱影响,几乎所有中非医院处于半停滞甚至瘫痪状态,医疗队所在的中非班吉友谊医院可以称得上是当地最好的医院之一,却仍然面临着没有自来水、电压不稳定时不时停电、医疗器械缺乏、医疗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

面对种种困难,暨玲毫不退缩,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气势克服生活和医疗工作上的道道难关。没有自来水,用水桶一桶桶拎;没有食材,开辟出驻地菜园;医疗器械出现故障,便对着说明书自学电器电路的检修与维护……暨玲说:“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我们身为医护人员身负救死扶伤的使命,即便没有‘米’,也要造出‘米’。”

暨玲在自己房间开辟了一个维修工作台,利用空余时间研究医疗器械说明书和电路知识,渐渐成为了医院里的“工程师”,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万能哥”。医院里的X光机、B超机、血球仪一旦出现了故障,便会第一时间向暨玲求助。在中非爆发新冠疫情后,中非仅存的两三台呼吸机供不应求,暨玲带领队员利用医院库房里的老旧医疗器械,仅仅花了一个小时就重新组装成了3台呼吸机。他说,疫情当前,多一台呼吸机就多一份生的希望。

首次发现中非境内罕见热带病 

制作“草药药膏”疗效显著

今年1月份,暨玲接待了一名患有大面积皮肤创面缺损与感染的患者,在进行皮肤病的常规治疗后,患者却病情急剧恶化于治疗一周后离世。这引起了暨玲的警觉。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比对,和向世界卫生组织求证,最终确定了这是一种中非医疗史上从未出现的热带病――Buruli溃疡(布如里氏溃疡)。这是一种由溃疡分枝杆菌造成的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散发现象。感染早期以无痛性结节或局部水肿为特征,之后结节会发展成溃疡,溃疡内部可能比皮肤表面来的大且周围会发生水肿。当疾病恶化时,人体会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

这个疾病与传统皮肤病症状相似,所以极易被忽视,中非的医疗史上也并未对此有过记录。没有医疗记录,没有先进设备、缺乏专门药物……这些都给暨玲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阻碍。但暨玲坚信“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命,纵使再大的困难也要迎难而上。”暨玲和队员们查阅文献、研究国际案例,与国内专家的远程会诊讨论,结合中医原理,利用当地草药,在自己身上的创面做试验,历时4个多月的临床研究,最终研制出一种简易的草药药膏。解决了贫困国家医药物资匮乏的问题,临床应用后对Buruli溃疡(布如里氏溃疡)疗效显著,大部分病人病情得到控制,2名病人在用药后已完全康复。

行走的“蒸炉”

高温下连续6个月防护服不离身

今年6月中非新冠疫情集中爆发,确诊病例达到5000多人,由于新冠肺炎的表现症状与中非本地盛行的疟疾相似,再加上中非整体卫生条件落后,民众缺乏必要的预防知识,没有充足的检测地点、设备试剂和良好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新冠肺炎的防控治疗举步维艰。

暨玲和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是专门从事感染、呼吸或者重症医学方面的医生,但病毒不论国籍,防疫工作也不分专业。疫情爆发后,他们马不停蹄地接受各种远程培训与学习,掌握疫情防治的相关专业知识。结合中非当地的实际情况,修改和整理国内带过来的防疫资料并制作成宣传PPT和手册,向当地居民派发口罩、宣传单,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中非人民逐渐重视起新冠疫情的预防,除了领取医院派发的口罩外,还动手自行制作口罩,这对遏制新冠疫情的蔓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谈起疫情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暨玲毫不犹豫地说是“坚持每天穿防护服”。

中非属于热带国家,长年气温居高不下,从中非疫情爆发直至现在已经有6个月时间,即便是高温下也必须每天身着密封性强的防护服,“就像一个行走的‘蒸炉’”,暨玲开玩笑地说。下班后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已经湿透,脸上也留下深深的印痕,因为长期闷在防护服里,常常因缺氧而出现头痛等症状,暨玲还“闷”出了湿疹。尽管如此,暨玲也没有一丝抱怨,他说伤痕和疾病也是医生的勋章。

在暨玲和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下,友谊医院的新冠病例已经清零。

原文链接: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4872832_16852_wzwb.html?source=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