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都市报】老人丢三落四正常吗?如何排查老年痴呆?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本报《老爸老妈》周刊联合温医大附一院神经内科认知障碍团队在微信群开展线上义诊活动,200多位市民入群后,纷纷抛出疑问,专家在线耐心答疑。
图为:附一院神经内科认知障碍团队的医生们忙着回复网友提问
8个问题2个以上“是”,警惕阿尔茨海默病
当天下午5点半开始,温医大附一院神经内科何金彩主任带领认知障碍团队的10多位医生开展线上义诊活动。专家阵容强大,除了何主任,还有徐惠琴主任、程建华主任、朱蓓蕾主任、王贞主任以及神经内一科骨干医生。
“我奶奶85岁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慢慢地不认人了,现在只认识我爷爷一个人,这样的情况还有办法治疗吗?”
“我母亲73岁很健忘,有时候她自己说过话完全没有印象,出门买菜没问题,但去陌生的地方方向感差。这是老年痴呆吗?”
“我妈妈87岁,这两年很健忘,东西一拿起到就不知道放哪儿了,经常重复提相同的问题,特别是接电话,放下话机,问她谁的电话、什么事,她已经忘了,这是老年痴呆吗?”
义诊开始后,微信群气氛热烈,群友们按次序提问,医生们逐一详细解答。
老年人的健忘是否正常,如何排查阿尔默滋症?是本次义诊活动的热点问题。
义诊专家回复,阿尔茨海默病(也称老年痴呆)主要伴有记忆损害、情绪不稳定、性格改变、生活能力下降等症状。可以让记忆力下降的老人做一做记忆障碍自评量表,8个问题有2个以上回答为“是”,可能存在记忆损害,需要到门诊做检查,医生问诊了解其基本情况后,进一步做心理评估量表;还要做一些相关的血液生化检查,需要排除一些传染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导致记忆损害的疾病;还要做头颅磁共振或脑部CT,一系列的检查下来,可以比较准确的判断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了。
据介绍,附一医神经内科的记忆门诊工作早在2006年陆续开展,于2013年正式挂牌成立记忆门诊亚专科,团队在何金彩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为浙南闽北赣东区域的广大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开展规范诊疗服务。“安心手环”工程基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迷路走失情况,近年来成功找回数百名患者,本项目连续3年被评为温州市十大民生项目。记忆门诊,依托医院PET的高端检查设施,开展AV-45示踪剂PET检查,可实现早期精准无创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使得患者能及早接受有效治疗。
早期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
有网友咨询,他的父亲半年前确诊为老年痴呆,已经在服药治疗了,但感觉改善记忆的效果没啥作用?还有些网友咨询,服用某种老年痴呆药物引发胃肠不适。
义诊专家表示,老年痴呆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药物对于改善记忆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短期内无法很好的改善记忆,但是如果患者不服这些药物,记忆损害可能会更加明显。对于某种老年痴呆药物引发胃肠不适,可以换其他治疗痴呆药物。
专家提醒,老年痴呆患者的“遗忘”是恶性的,随着病情加重,会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思维越来越迟钝,言语越来越贫乏,反应迟钝,易出现意外及心肺等脏器并发症导致死亡。虽然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尤其对于疾病早期疗效较好,所以提倡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线下义诊活动持续进行
本次义诊活动,除了线上还有线下的,对于记忆障碍自评量表有问题的网友,怀疑家中老人是老年痴呆,需进一步检查和咨询,或者已确诊为老年痴呆想领取防走失手环的,可前往附一医。
义诊时间:9月22日~9月25日期间的下午13:30~16:30。
义诊地点:温医大附一院南白象院区(瓯海上蔡村南,公交87路、100路可直达)4号楼3楼神经内科门诊A05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