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温度新闻】名医名科访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面修复科执行主任王健:神奇的创面修复与再生温度新 ​

作者:胡海珍 吴玄鑫 摄影: 编辑日期:2023-04-24 来源:温度新闻 浏览数:4853

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健康温州和医学高峰、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各大医院优势学科、品牌学科、专病中心的影响力、知名度和辐射力稳步提升,市域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质、更加便捷。为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帮助广大群众更深入、更精准地认识我市各大医院的名医名科,温州市卫健委特联合温州晚报推出名医名科访谈栏目。

 

学科名片

2020年率先在国内建立温医大附一院创伤修复与再生医学中心(创面修复科);2022年建立温医大附一院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中心、创面修复科,李校堃院士任学科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20231月创面修复科示范病区开科;20232月,创面修复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成为目前国内首个唯一创面修复与再生研究方向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嘉宾简介王健

王健1.jpg

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麻醉、疼痛党支部书记,骨科第一党支部书记;国家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温医大附一院创面修复科执行主任,手外科周围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

一位来自丽水青田的六旬老人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手指肿胀成熊掌,乌黑发紫、疼痛难忍,且有往手臂上蔓延的趋势,面临着截肢的风险。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温医大附一院)创面修复科执行主任王健团队为他进行了手术,保住了他的手指。

作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最年轻的科室,创面修复科携带黑科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攻克了疑难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在短短3年时间里一举成为浙南知名的神奇修复师。今年2月份,该科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打造了创面修复学科建设的温州模式

王健和记者.jpg

修复每一寸肌肤

记者:作为浙江省最大的创面修复中心,你们接诊的大多是疑难病症吧?

王健:是的,专科化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应对疑难复杂疾病的能力,平均每周我们都会碰到一例疑难病症。

今年3月份,一位来自青田的六旬老人来到了我的门诊。之前该患者因为肺部肿瘤接受了4年的靶向治疗,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他的左手手指突然出现红肿、疼痛,当地医院按照普通皮肤病对其进行治疗。一周后,红肿、疼痛的症状逐渐由指尖向手背、腕背蔓延。经亲友介绍,他找到了我们这里。

进行初步诊断时,我们发现患者的病情进展得非常迅速,疼痛明显,当天就住进了创面修复病区,第二天就给他做了清创、坏死组织清理术。通过细菌学和病理学分析,我们确定该病症为坏死性筋膜炎。虽然该病发病率低,但由于发病隐匿,进展快,致死率极高,在病情危急情况下致死率15%—25%。经过三次手术之后,患者的手指保住了,创口也逐渐愈合。我们通过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创口愈合率、保肢率、生存率,修复患者的每一寸肌肤。化腐朽为神奇

记者:在创面修复化腐朽为神奇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医疗黑科技

王健:我们的黑科技就是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确实很神奇,这是一种具有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功能的多肽,我们的皮肤在缺损的情况下,就需要大量的生长因子,可以让皮肤能够更快、更好地生长,且不留疤痕。温州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带领团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解决生长因子药源不足、提取困难等关键难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开发为一类新药的国家。目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一类新药已在全国500多家医院应用。

传统的创面修复方法是先做清除坏死皮肤手术,再进行植皮或者皮瓣手术,封闭创口或者创面,但是难愈性创面治疗比较棘手,创口愈合困难。如今,我们常规是应用生长因子类药物结合敷料修复难愈性创面,同时我们团队原创性开发了生长因子可控冲洗技术与设备,对创口、创面进行冲洗,创口上就能生长出新鲜的肉芽组织,大大缩短了创口愈合时间。根据近期不完全临床统计,通过使用生长因子后,创口与创面愈合的时间比传统治疗方法平均缩短了13天。临床上应用生长因子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患者受了伤之后,伤口与创面可以尽快、尽好地愈合。愈合越完美,患者获得功能康复的效果就越好。创面修复温州模式

记者:听说你们科现在成了创面修复领域的网红

王健:20231月,中国工程院付小兵院士在《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撰文,对以生物技术为特色,以创面治疗为重点,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创面修复与再生的温州模式给予高度认可与肯定。

我们的创面修复病房试运行仅2个月,我们就接待了十几批来自全国各地各大医院的参观团,其中不乏国内创面修复的大咖,他们点赞我们的模式是学科创新融合领域里的一个飞跃性提升。20234月,温医大附一院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浙南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联盟。

记者:您既是手外科专家,又是创面修复科的管家,这算不算跨科?

王健:通过不断建设,我院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中心确立集教育、科技、医疗、公益四大功能为一体,融合了多个学科,按照(1+1+8+N)的模式进行中心化、集群化建设:一个学科中心(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中心),一个创面修复专科(示范病房),八个核心亚专科(手显微外科、烧伤科、内分泌科、整形科、皮肤外科、创伤外科、康复科、中医科),N个支撑学科(检验科、病理科、超声影像科、介入科、麻醉科、手术室等)。也就是说,在我们科,内外科融合,相当于是一个多学科诊疗团队,且人员都归属我们科,不需要跨科调配。 

记者:你们这里名医云集,都有哪些大咖?

王健:我们科室的名誉主任是中国工程院付小兵院士,主任、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是中国工程院李校堃院士,副主任是国优青、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肖健,温医大附一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陈咨苗。在我们学科中心大团队,共有6个博导, 7名专科医生。

记者:你们接下来将推进哪些方面的工作?

王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校堃校长呼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温州。随着温医大附一院创面修复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接下来,我们将锚定国家创面修复区域医学中心建设规划,为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发展打造温州模式,提供浙江经验

今后,我们还将通过我们的肤生工程公益救助以及一带一路国际援助等平台,助力国家难愈合创面(溃疡)诊疗管理的推广工作,以造福更多患者。

https://wdapp.wzrb.com.cn/app_pub/xw/ww/202304/t20230421_413521.html?docId=413521&tenantId=T_GOV&siteId=S_WDX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