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专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 李智铭
本报记者 虞 晔
在近期的高温天气中,部分地区 连 续 多 天 气 温 直 逼40℃。在这样的高温条件下,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蚊子好像少了一些?其实蚊子和我们一样,也很怕热。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智铭介绍,蚊子是温带和热带地区常见的昆虫,它们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性。一般来说,蚊子的适生温度范围在15~ 35℃之间,在28~30℃这个温度区间内,蚊子最活跃。当温度超过了35℃,蚊子的代谢速度会加快,消耗的能量也会增加,导致其生命周期缩短。可见,高温对蚊子的生存同样具有一定限制。
夏日被蚊子叮咬后要怎么处理呢?据上海市疾控中心实验结果,被蚊子叮咬后,如果不搔抓,痒感会随时间逐渐降低,约1小时后几乎就不痒了。但大部分人都希望能更快速有效地止痒,李智铭推荐了一些止痒方法。
冷敷法:使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块,敷在被叮咬的部位。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瘙痒和肿胀。
碱性物质中和法:将肥皂沾水后涂抹在叮咬处或者取少许牙膏涂抹在叮咬处。蚊子叮咬后释放的唾液呈酸性,碱性物质如肥皂水、牙膏中的成分可与之发生中和反应,减轻瘙痒和红肿。
清凉舒缓法:用花露水、清凉油直接涂抹在被叮咬处。这些物品中的清凉成分能迅速带来舒适感,缓解瘙痒。
口服药物:如瘙痒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睡眠,可遵医嘱服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
李智铭提醒,选择哪种止痒方法取决个人的实际情况。被蚊子叮咬后切忌乱抓乱挠,以免抓破皮肤造成细菌感染。平时使用蚊香、蚊帐、驱蚊液等防蚊措施,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