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晚报】医生:耵聍并非无用,患者喜欢掏耳朵,这让虫子“趁虚而入” 吓人!虫子爬进耳朵“进食”





入夏了,又到了虫子“扰人”的季节。近日,一名小伙在睡觉时被一只虫子钻进了耳朵,窝在耳道内“安营扎寨”不肯出来,就在医生想办法将它驱赶时,它还在“惬意”地啃食小伙子耳内皮肤组织。
“医生,有东西在咬我的耳朵!”近日一天清晨,一名20多岁的小伙捂着右耳急匆匆地跑进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室。
“发生了什么事?”面对医生询问,小伙说,他在出租屋睡觉时因耳朵出现异样被惊醒,感觉有异物爬入耳内,先是一阵瘙痒,后来是剧烈刺痛,甚至能清晰听到“咔哧咔哧”的异响。他心想肯定是虫子爬进去了,随即尝试棉签掏挖、单脚跳等方法,可这只虫子不仅不出来,反而越钻越深。
耳鼻喉科医生林碧通过耳内镜检查看到了惊人一幕,只见一只长约1.2厘米的活虫,正“张牙舞爪”盘踞在小张的外耳道内欢快地“进食”。让人更加意外的是,这只虫子在强光照射下还在继续享用“美食”。
怎么才能把它弄出来?林碧想了一个办法,给患者的耳道里滴入了石蜡油,10分钟后,林碧让患者将耳朵朝下,这只虫子顺着油流了出来。此时,这只虫子还是活的。随后,林碧对患者耳道进行了消毒处理。
为什么虫子会爬进耳朵?“耳道‘太干净了’。”林碧语出惊人。她说,这名患者的耳道异常“干净”,几乎找不到任何耵聍(俗称耳屎)的踪迹。患者坦言每日有使用棉签深度清洁耳朵的习惯。
林碧介绍,耵聍绝非无用之物,它是耳道重要的天然屏障,不能总是掏得丁点不剩。正常分泌的耵聍具有多重防御功能:一是化学防御,如耵聍含抑菌成分(如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和特殊气味,可驱离多数昆虫;二是形成物理屏障,黏性特质可黏附入侵的小虫或灰尘;三是其微酸性环境(pH约6.5)不利于虫类活动。
除非有过多的耵聍造成耳道堵塞影响听力或引起不适,否则无需刻意频繁清理。日常耳朵清洁,可在洗脸时用湿毛巾擦拭外耳廓即可,每月1-2次用温水轻柔冲洗外耳道入口是较安全的方式。
需要提醒的是,入夏以来,虫子“入侵”耳朵的病例不少,蟑螂、蚊子等各种虫子。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侧卧,使患耳朝上,避免虫子更深钻入。然后向耳道内滴入食用油(如橄榄油、婴儿油),覆盖虫体使其窒息,保持姿势10-15分钟。若滴油后虫子未被冲出或不适未缓解,务必尽快就医。
原文链接:http://szb.66wz.com/newspaper?mediaKey=wzwb&classify=0&id=12&showArticleDetail=true&docId=262354&curEdition=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