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箭齐发,同心战“疫”――肾内科抗“疫”记





用严谨铸就防线,用热情守护健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肾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时刻坚守在“疫情防控战”工作岗位上,用行动抒写责任和担当。
(-)隔离病房篇
抗“疫”初始,肾内科全科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报名参加一线工作。科室先后组织了10余名医护人员进入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抗疫一线工作。面对可怕的未知病毒和艰巨的任务,他们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去!”收起种种顾虑,藏起百般不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奋勇前行。她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值得我们怀着最大的敬意书写。
张春慧、陈绪敏、邱文仙是肾内科三位年轻女医生。张春慧,一名90后医生。订婚第三天即除夕,刚换下礼服的她,便要穿上笨重的“大白服”奔赴抗疫第一线,成为我院首批抗冠队员。“在发热门诊,我们的工作就是做好筛查,绝不漏诊一例阳性病例。”她坚定地说。完成在发热门诊的17天任务后,她感慨自己在青春中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回忆。陈绪敏,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春节前在人民日报官微上看到,曾经在小汤山抗击SARS的师兄师姐17年后主动请战武汉,瞬间泪目。作为在温医的南医人,她立即报名,主动请缨:“隔离病房是我们的战场,防护服是医生的铠甲,我们用知识做武器,守护温州人民的健康!”邱文仙,是第三批支援隔离病房的医生。每次看到患者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她都会长吁一口气。“看到一个个报告都显示着阴性,比中奖还开心!”等两周的隔离期结束,她就要去血透室工作了,又是新的挑战。经过这次锻炼,她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钱素静、陈秀君、陈艳,是261病区护士。钱素静,第一批主动报名去隔离病房。刚进隔离病房时,在重重防护隔离之下,呼吸道出现不适,可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所有的担心便不存在。她说:“严密的防护,细致的感控,时时的培训,有力的后勤,每日的关心,都是我们全心投入工作的最强保障。”陈秀君,一开始是瞒着家里人报名的。10年前在重症监护室轮转过,进入隔离病房后的她好学且积极乐观,很快适应里面的工作节奏。现已回归原来岗位,她依然会想起一位病人出院时说的:“护士是最可爱的人!”陈艳,刚进入641重症隔离病房,不仅需要尽快适应防护服下工作的种种不适,还要面对ECMO机、血透机各种陌生的设备和新的流程。当得知自己护理的是病情最重的患者,她便利用休息时间多补充相关专业知识,同事的热心帮助和鼓励、从容稳重的处事态度及高超的操作技能也给了她极大的信心。“这里的氛围真的很棒,一切井然有序,忙而不乱,给领导们点赞!”她由衷赞叹道。
吴玉娟是262病区副护士长。2月5日,带着一身“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豪情,她进入611隔离病房。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团队,她每天穿梭在病区的各个角落,不放过院感防控的每一个细节。针对每天面临的新状况,及时沟通解决,并通过班前班后,线上线下时间组织快速培训,快速掌握,快速执行。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病患,她着重了解病患的内心难处,及时疏导。看着每天穿着防护服下来都是大汗淋漓的姐妹们,她不忘时刻叮咛她们好好休息,吃好睡好。她是姐妹们的“大家长”,大家的“定海神针”。
吴丹阳、叶霖、陈力平、王玉翠是262病区护士。吴丹阳 ,另兼科室院感质控护士。接到医院通知的她,第一时间接下641重症隔离病房感控组长重任。每天负责穿脱防护服的检查、含氯消毒药水等浓度检测、每个病房的消毒监督、工友物表地面的消毒督促、医废标本器械等的把关、清洁区和污染区的物品传递等等,还要加班加点传达和执行院感处的内容,读文献、查资料,请教前辈为队员解疑、找处理方案。叶霖,同样支援641重症隔离病房,期间,见证了一位一直身处深度镇静状态,靠呼吸机、ECMO、血透机维持生命的80岁阿婆,在专家团队和医护人员的尽心救治和照护下,一次次转危为安的感人场面。陈力平,在隔离病房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看着ECMO成功撤机的患者强叔(化名)又成功脱下呼吸机换成人工鼻吸氧,心中非常激动。下班前,她特地跟强叔告别:“你要好好吃东西,那么最后的一根鼻肠管也会拔掉。”强叔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在小黑板上写下“谢谢,麻烦了,你很棒!”王玉翠,支援611病区的第一个夜班,凌晨三点接诊了一位50岁左右的阿姨。家属电话不断,反复叮嘱患者,担心和焦虑溢于言表。她在电话里耐心、专业地反复向患者家属解释,同时还不断安慰阿姨,做好心理疏导。在她的努力下,患者和家属终于放下心来。她明白,不仅仅病人的病症需要治疗,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亦需要护理。
当任务顺利完成,当一身的疲惫慢慢卸下,她们心中更多的是欣慰和感恩。感恩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勇敢当担,感恩面对挑战的自我成长,感恩在磨难中深刻体验到的人性光辉之美,感恩患难与共建立的“战友情”,感恩同心协力、抗疫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肾内科病房篇
疫情期间,肾内科病房滞留了较多透析患者,科主任陈朝生、护士长涂文婷带头坚守岗位,放弃春节休息时间,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积极落实医院的新冠肺炎防控措施,专人专岗监测体温、开窗通风、管理全员规范佩戴口罩、固定陪人管理、查验健康码、排查境外旅居史等,一切井然有序。
对于病情特殊的患者,主管医生更注意细致管理。患者杨女士节前血透后行肾穿刺活检,诊断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夫妇均为湖北宜昌在温的务工人员,突如其来的危重病情给他们带来严重的打击,患者时常感到情绪低落。得知这一情况后,吕吟秋副主任医师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安抚他们的焦虑的情绪,时时鼓励患者树立自身的信心。为解除患者为以后工作的担忧,吕吟秋与患者工作单位领导沟通,告诉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之后可以回归社会继续工作,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病情渐趋稳定、精神显著改善、心情明显变好。为了使其今后能更好的治疗和工作,吕吟秋和治疗组苏波峰医生一起为患者制定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改患者血液透析为腹膜透析。2月3日,腹透团队史艳玲医生特意利用休息时间为患者进行了腹透置管术,腹透护理团队护士手把手教会患者腹透操作。患者病情一天一天改善,吕吟秋还经常在下门诊后专程到病房安慰关心她,帮她解决了问题,终于使杨女士重新绽开了笑容。
春节以后专程来院就诊的往往都是重症患者,这部分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比例非常高。除了常规工作外,肾内科病房还担负着迅速分流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任务,因而成为疫情期间繁忙的科室之一。据统计,在防控工作层层把关基础上,科室春节假期以来共收住70余例急诊和监护室患者,有效减轻了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压力。
为解决患者的急诊问题,肾内科医生经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患者诊治。2月16日下午,郑尘非副主任医师接到乐清人民医院肾内科求助电话,一位来自乐清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定点医院)的79岁透析患者内瘘血栓形成,需要紧急处理。当时正值乐清新冠疫情爆发最严重的时期,郑尘非医生立即向肾内科主任陈朝生和肾内科副主任、血液透析科主任刘毅汇报,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当晚,该患者由家属陪同来到我院急诊科,郑尘非了解了患者的病情,亲自给患者做了术前超声,按医院流程先排除新冠肺炎感染,之后把患者安顿在急诊科留观。第二天早上,向院医务处汇报,并经过陈朝生、涂文婷讨论后,给患者安排收治在单间病房。因患者年龄较大且需要急诊透析,同时考虑到尽量减少在我院透析核住院时的安全隐患,郑尘非又和刘毅一起在血透室的手术室为患者做了急诊取栓手术,手术持续了近四个小时。为患者解决了通路问题,安全回到乐清人民医院继续住院。
此外,为了解决因疫情期间交通管制无法来院患者的就诊问题,丁晓凯、吕吟秋、汪延辉等肾内科医生,积极利用医院网络门诊资源,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问诊购药,减少了患者来院就诊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春节假期以来,肾内科共完成网络门诊500余例。其中,吕吟秋还是首批开通我院发热门诊APP及省互联网医院"浙里医生"新冠肺炎门诊咨询的医生。随着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由内转外,她还加入了针对侨胞咨询的夜班值班,日以继夜共完成百余例的患者咨询工作。
(三)血透室篇
每年的春节,血透室的医生护士们都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为尿毒症患者完成维持性透析。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而维持性血透患者基本来源于院外,接触人群广,活动范围大,但血透时又有人员集中和空间密闭的问题,给防控带来巨大的难度。针对这一特点,血透室专门制定了“增预检,专陪护,重监测,多通风、勤宣教”预防策略和相关的三级防控方案,刘毅和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马璐璐经常亲自到血透室门口筛查和分流患者,承担了血透室第一道防线的工作。
疫情期间,血透室外出进行床旁透析工作压力比以往更大,大量初次就诊急诊和由其他医院转诊的尚未排除新冠肺炎急诊的急、慢肾衰竭患者,均首先由血透室护士一对一进行临时床边CRRT治疗,一直要等到患者新冠肺炎排除,才能重新回到血透室继续工作,导致工作人员的排班经常捉襟见肘。关键时刻,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监护室工作经验的护士林汉慧主动要求进入411过渡诊疗区,专门承担隔离病房床旁透析任务。
411病区收住的基本是体温高、严重肺部感染和呼吸窘迫的病人,很多患者需要依靠有创或无创呼吸机辅助,有些患者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十分危重。林汉慧除了负责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床旁透析治疗外,还协助医生采集咽拭子、做痰培养,筛查新冠肺炎。同时还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等工作。因为收住的患者疑似新冠肺炎,所有的防护必须做到标准。三层的防护加上视野的限制,普通的操作都变得艰难。
由于病情危重,林汉慧一般都需要穿着隔离服连续6个小时以上。有一位尿毒症患者血压不稳定,导管流量不佳,下机后,她已经连续工作9个多小时。每一天从穿上防护服开始,她就做好了全力以赴的准备,工作强度虽然很大,但是忙碌而充实的填满了整个上班时间,让她精神振奋,感觉不到疲惫。有位患者解除疑似、病情好转要转科,林汉慧送他到走廊的尽头,嘱咐他带好口罩。他的床快要转弯突然又折返,隔着玻璃,患者向林汉慧做了一个感谢的手势。有患者的理解和感谢,她顿觉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据统计,春节后的40天内,在原有满负荷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完成新增的67例患者的血透透析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