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医”线丨急诊科副主任洪广亮――负重前行的抗疫战士





2020庚子鼠年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急诊科,一个全年无休24小时运转的科室,更是一下子成为全院最忙碌、防控风险最高、抢救任务最重的一线窗口。急诊科副主任洪广亮,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带领急诊团队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投入战斗,与疫魔展开激烈交锋,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抗疫的号角一吹响,开启24h全天候工作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警报一拉响,洪广亮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急诊科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入院窗口,首要任务是做好发热预检分诊。作为院新冠肺炎诊疗和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成员,洪广亮参与讨论制定院内急诊工作及预检分诊方案,并协同急诊科总护士长林碎钗、400病区护士长李心群反复在科内开展培训,落实院内发热分诊制度。那段时间,洪广亮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发热分诊不仅仅是护士工作,科室每一位同志都应该掌握发热分诊标准和发热留观指征,时刻保持警觉,避免漏诊”。有不少患者隐瞒病史,都是在急诊诊间反复问诊时发现,并被快速护送到发热门诊。洪广亮回忆说,“对于这些病例,现在想想都是一身冷汗。”
除了管理与协调急诊科科内事务,洪广亮作为隔离区外专家组成员,还参与隔离病房重症患者的管理。每天花时间关注这些重症患者的变化,并参与每天下午的治疗方案讨论与建议,经常是忙碌到晚上6点以后。“对我来说,这段时间很充实,既能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尽一份努力,同时对自身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成立过渡诊区,主持危重症疑诊患者的排查工作
随着温州患者不断增多,急诊科新冠肺炎的防控压力越来越大。抢救室单间已经不能满足危重疑诊患者的筛查。经医院研究决定,成立过渡诊疗区,接收抢救室、发热门诊、发热留观病房乃至院内病房需要筛查的重症患者,洪广亮被指派作为医疗组长,负责该区域患者的诊疗与排查。
这个区域患者病情重,时常需要抢救,而医护团队来自于全院不同科室。因此,洪广亮总是身先士卒,每天细致查房,做到对每位患者心中有数,保持电话24小时通畅,当值班医生在微信群中询问有关化验单,呼吸机参数调整,抗生素的合理选择等问题时,不论多晚,他都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应。除此之外,每天要接大量的会诊电话,协助医务处、发热门诊妥善安置患者。“来这里的病人都比较焦虑的,厚厚的隔离衣其实会影响医患之间的感受,只能通过多关心,多陪伴来让患者及家属来体会到的我们的真心。”目前,过渡诊疗区共完成72例重症患者排查与救治,绝大部分患者好转后转至专科或直接出院,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肯定。洪广亮因此收到一位家属的感谢红包10000元,他坚决谢绝退还。
注重感控细节,落到诊疗全程
抗疫期间,洪广亮高度重视并时刻关注院感防控。每位医生刚入科时,他都会细心带领查房、传授穿脱防护服技巧,并交代其他同事多多关注与帮忙。记得有一次,120送来一位特殊患者,且不能排除疑似新冠肺炎。洪广亮第一时间接诊,并通知马上洗胃,承担主要抢救工作。洗胃过程中,其他医生想进去替换帮忙,被他拒绝:“这里有我就行了,不要那么多人进来,减少交叉感染”。他总是反复叮嘱医护们做好自我防护,疫情防控和应急急救一定要同时兼顾。
凝心聚力,组织人员支援抗疫一线
随着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增加,抗疫一线人员吃紧,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ICU)成为支援重症隔离病房的主要力量。急诊科需要维持节假日运转,本身人员吃紧,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洪广亮和副主任黄唯佳带头报名,急诊团队积极响应,第一时间自愿报名20名医师。郑飞林、支绍册主治医师更是作为第一批人员火线进入重症隔离病房。“我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上阵!”“我是最合适的人选,请优先排我去前线!”同事们一次次朴实的请战,让洪广亮深受感动。
急诊科医护团队先后支援六院、641重症隔离病房、过渡隔离诊区63人。同时,因为人员抽调,只能紧缩急诊EICU及留观病房人员排班,并根据抢救室、急门诊病人数量,随时调配人员,优化值班力量。面对人力不足,急诊科副主任黄唯佳、邱俏檬、徐红蕾也带头加班,大家对频繁的倒班,毫无怨言,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疫情就是命令,这次疫情期间,急诊科圆满完成疫情一线的支援任务,源自于大家齐心协力和辛苦付出,我非常感谢大家,也心疼大家!”洪广亮动情的说。
急诊科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沿阵地,疫情之下,急诊人快速发挥科室特点,迅速反应,只为守护第一道防线。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场战疫将成为急诊人职业中特别的勋章。负重抗疫的战士们,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