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医”线丨周铁丽:交一份满意的战“疫”答卷





“如果说这次疫情就像一场高考,那么我们医务工作者就像参加考试的考生,在交卷铃声响起前,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答好能做的每一道题。”面对疫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主任周铁丽就像一位优秀且细心的考生,争分夺秒、沉着冷静、统领团队,用实际行动递交一份满意的战“疫”答卷。
12小时!成为全市首家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院
年关将近,当整座城市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气氛围中,周铁丽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冠病毒疫情日趋严重。“在当时,温州的各大医院都尚未做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备,没有专岗人员,没有现成试剂,没有专用设备,”周铁丽说,“疫情当前,做好战‘疫’准备,是第一场刻不容缓的考验。”
1月23日夜里,周铁丽迅速与市疾控中心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并派出几名专业骨干,于次日一早赶往疾控中心,开始了对核酸检测的专业要求及防护方面的注意事项等相关要点的学习培训,还“秒抢”了50支试剂带回医院,在当天下午便马不停蹄地着手开展了第一批8个标本的检测。
从准备工作到成功检测不过短短12个小时,周铁丽带领他的团队分秒必争,有条不紊,让我院成为了全市首家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医院,在这场“考试”中兼具速度与准确度。
周主任的“四大金刚”各显神通
这不是一场单人作战的“考试”,而是一场团队协作战,周铁丽之所以信心满满,是因为她有“四大金刚”团队协力共进:
核酸检测团队,由于部分成员居家隔离,疫情防控期间,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5名成员一天分两个班次,轮班做检测。“正常时间晚班是晚上8点下班,但碰到紧急疑难的病例经常要半夜临时再返回医院继续开工。”周铁丽说,她记得核酸检测团队的王忠永副主任连续好几天半夜被叫回医院,检测做到2、3点才回家,很是辛苦。“但只要医院有需求,无论几点,同事们都随叫随到,任劳任怨。”正是这样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才保证了医院筛查可疑病例的巨大工作量。
驰援武汉团队,派出了科室里实力强、资历深的杨建荣老师披挂上阵,为抗击武汉新冠疫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周铁丽坦言,这次派将也是一场“忍痛割爱”。“其实杨建荣作为专业组长、业务骨干,在这关键时期,本院也很需要他,但考虑到武汉的疫情与他个人的意愿,还是决定让他去更需要他的地方。”
发热门诊检测团队,是一支在短时间内迅速组建的小分队。1月20日接上级紧急通知,要求于当晚创建发热门诊检验室,周铁丽迅速反应,组织中心管理层人员在微信群里开会,商讨设备和人员的调配。回想当时的报名场景,周铁丽仍觉得很感动,“大家报名十分踊跃,都想去抗疫最前线战斗,尽显检验人的担当。”中心第一批调配了3名同事进入发热门诊,一待就是连续一个月,目前已有4批同志进入发热门诊工作。
急诊检测团队,在特殊时期,一个班次要连续穿6-7小时防护服,由于中途脱一次就会多使用一件防护服,在做好防护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每位同事都坚持尽可能的节省医务资源,把有限的物资先提供给更前线的医护人员,令周铁丽十分动容。
而对于“四大金刚”而言,周铁丽是一名领导有方、当机立断的指挥官。一次,急诊团队的同事在工作群里求助:“一剂确诊患者的标本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容器盖子没有旋紧,标本洒了出来,怎么办?”周铁丽收到消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虽然当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废弃这个标本,但我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还有更好的办法。”为了尽可能保住标本,减少患者重新抽样的负担,又能确保检验全程的安全,周铁丽情急之下想了一个两全的办法,她在空容器中先倒入75%浓度的酒精,将被污染的试管放入盛有75%酒精的容器中,“因为在75%浓度的酒精可以杀死新冠病毒,这样既没有损害这个标本,又能确保检验人员的安全。”最终,周铁丽与他的团队顺利地完成了这份检验报告单。“处理完这起应急事件后,我们将情况上报相关部门,进一步强调所有标本都必须保证密闭送检,做好预防,杜绝今后再出现此类状况。”
依靠这“四大金刚”团队的力量,周铁丽带领科室取得了不俗的战果:科室副主任王忠永带领的检验第二党支部被评为校级“疫情防控事迹突出的先进党组织”,而周铁丽个人作为是民主党派成员,也被民盟浙江省委评为先进个人。
独创分级防护措施,文章发表后浏览量破万
在参照国家规范的前提下,周铁丽带领科室独创了一套特殊标本的管理流程,即对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患者的标本进行特殊标记,送检标本除原来条码标识外,加贴醒目的黄色不干胶标识,便于区分。
“新冠标本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繁多,我院除发热门诊检验就地解决血常规和CRP检测外,并无条件建立专门的检测实验室,大部分标本需运送至常规实验室检测,因此检验中心100多位同事均有可能接触到新冠病毒的标本。”周铁丽介绍,建立针对这一类特殊标本的专门管理流程,可以分岗位划区域进行防护,拿到特殊标记标本的同事采取三级防护举措,普通的标本采用二级防护措施,这样既可以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还能让设施设备和防护服精准使用,减少浪费。
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经验总结,周铁丽将介绍这套独创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检验科标本管理流程的文章发表在《临床实验室》2月电子刊中,浏览量高达13000多次,在全刊排名第二,对全国各省市医院的实验室均有参考价值。
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几乎哪里都有周铁丽主任的身影:作为温州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诊断质控中心主任,她组织专家、制定细则,对温州市开展非冠核酸检测的临床实验室进行现场指导和督查;作为技术专家,她对温州市隔离点核酸检测工作进行评估,特别关注标本运送流程和检后标本的处理;作为特邀嘉宾,她多次参与全国网络直播讲座、论坛等活动,帮助检验人员在疫情下提升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和了解……她的每一重身份,都是为了这场“疫”战胜利的不懈努力。
就这样,周铁丽带领着温医大附一院医学检验中心,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全心全意地为临床一线提供精准的检验结果,以期在这场疫情的“大考”中,全力坚持到结束铃响的最后一刻,提交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