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抗疫“医”线丨坚守前沿、当好前哨――守住抗“疫”的第一道防线

作者:发热门诊 摄影: 编辑日期:2020-03-06 来源: 浏览数:1848

舍弃安危冲在一线,用敬业操守担起警戒重任。作为温州市唯一一个重症患者定点、集中收治医院,温医大附一院发热门诊是发热病人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危险性不言而喻。

郑宇是一名有着12年主任医师资格的感染内科医生,也曾是2003年我院首批进驻非典隔离病房的队员之一。此次疫情爆发,他再次披挂上阵,并担任本轮发热门诊组长。本轮发热门诊的组员来自内、外、妇、五官等科室。郑宇在接到通知后,连夜组织组员学习、熟悉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以保障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受疫情影响,许多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咳嗽的患者都会前往发热门诊就诊。他们之中,有的有发烧症状,有的虽无症状但内心焦虑不安,针对这些患者各异的接触史及检查情况,郑宇会及时进行流行病学史询问,并结合检查结果做好分类处理,力求决不漏诊一例新冠高危及疑似病例。而发热门诊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防护程序复杂,郑宇每天都按三级防护要求,身着厚重的连体防护服,往往一坐就是10个小时。同时,为节约防护物资,他在坐诊期间几乎不喝水、不吃饭,避免上厕所,时间一长,常累得声嘶口干。

面对种种困难,郑宇毫不在意,他累了就在椅子上闭眼稍事休息。就这样,他和组员们一起坚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道防线上。


妇科副主任张玉阳博士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当医院号召高级职称人员支援前线时,张玉阳第一时间就跟科主任赵红琴报了名。他说:“我是科室唯一的男同志,而且我主管的232病区临时被征用为隔离病房,这次理应让我上。”他前往支援的强烈愿望得到了赵红琴的大力支持。

张玉阳的爱人朱淳淳同样是我院职工,疫情期间,家中两个年幼的儿子只能托付给年迈的岳母照顾,因此在接到确切通知前,他还没有勇气跟家里人提起支援的事儿。“你去吧,家里就不用挂念了。”得知支援的事情后,作为医院的退休职工,岳母的理解和简短的一句话让张玉阳无比感动。

作为病区负责人及带组组长,张玉阳在布置好原病区工作和治疗组相关工作后,就进入了发热门诊。在发热门诊的工作中,他面对的虽是内科疾病,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保持了一贯“快刀斩乱麻,精益求精”的做事风格,快速排查,决不遗漏一例新冠肺炎患者。

作为妇科第一位支援发热门诊的高级职称医生,张玉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来诊患者,希望能为战役的成功献一份力。


郑志海是一名来自结直肠肛门外科的主治医师。新冠肺炎爆发后,全国人民迅速进入抗击疫情的战斗状态,不少医护人员冲在抗疫一线。而身为外科医生的郑志海虽无法第一时间支援一线,但他一直参与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管控病区疫情、参加街道社区志愿者活动……

随着疫情的大范围蔓延,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需要支援前线、协同作战。当科主任发出支援发热门诊的通知时,郑志海第一时间就报名了。他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必须义无反顾。而且我的家人也非常理解和支持我,这让我无后顾之忧。”

“不打无准备之战。”进入发热门诊之前,郑志海反复学习了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诊疗流程、防护措施等内容,以在进入发热门诊后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在诊疗中,他要求自己用对待新冠肺炎患者的谨慎和仔细来对待每一位就诊患者,并用微笑和沟通来消除他们的恐惧。他立下誓言,在就诊人数激增的关口,一定守护好第一道防线!


2003年全民抗击非典疫情时,曾林钗还是温州医科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一直关注着医务人员冲锋陷阵的感人事迹。如今,她已是妇科的一名主治医师,在得知医院急需各科医生支援抗疫一线时,她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请战书。为了深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曾林钗通过网络不断复习新冠肺炎的诊治指南,甚至特地跑到放射科一对一学习CT阅片。

发热门诊的工作非常繁忙,需要医护人员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体能:耐心解释,消除部分就诊患者过度焦虑的情绪;细心询问排查,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避免新冠肺炎患者的漏诊;穿着防护设备不吃不喝连续工作6-10小时,这是对体能的极限挑战。

平日里妇科的门诊量和手术量都居于全院前列,来自妇科的女医生也常被称赞为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女汉子”。相信和众多医护人员一样,曾林钗一定会认真负责地做好发热门诊中的每一件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采取各种“硬核”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保卫人民的防控堤坝。神经内科的主治医师殷为勇主动报名支援发热门诊,因为对于医院来说,发热门诊也是一道牢固的防疫战线。

头戴帽子、口罩和防护眼镜,手戴手套,身穿防护服,脚穿隔离鞋外加鞋套・・・・・・・在防护装备的包围下,平日里稀松平常的操作显得有些笨重、不易。而在就诊过程中,常会遇见疑似患者等待进一步核酸检测及上级专家意见的场景。在等待的过程中,高度的心理压力会让患者及家属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和不理解、不配合的态度。作为医护人员,需要不厌其烦地对家属进行安慰、解释、劝导,逐渐平复他们的情绪。这让殷为勇感触颇深。他说,只有发热门诊把好第一关,才能让门外的世界更加安全。


林轩儒是来自血液内科的一名住院医师。他和第二批支援发热门诊的梁彬副主任医师不仅是同科室的同事,更是师出同门的师兄弟。由于血液疾病的特殊性,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许多血液内科的老病人在就诊前需要进入发热门诊排查新冠风险。因此,在正式上岗前,林轩儒就认真地向梁彬请教了值得注意的相关临床经验,如化疗后粒缺期肺部感染、骨髓移植后免疫抑制患者卡氏肺等症状与新冠肺炎症状的区别。另外,他还特地请教了如何做好普通患者在住院前接受筛查时的沟通和心理疏导等问题。

作为血液内科的新生代力量,林轩儒十分荣幸能加入发热门诊――这一光荣的“战疫团队”,并坚信自己定能顺利接过前辈的旗帜,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周纯纯是耳鼻咽喉科的一名住院医师。“每一班驰援航班都是经停,终点是家,一个不少,加油!”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周纯纯泪水盈眶,内心仿佛有无数个声音在催促着她,报名去一线吧!

怕吗?作为一名小姑娘,她是害怕的。可是当主任说需要一名医师支援发热门诊的时候,她选择了挺身而出。在支援发热门诊的这些天里,疑似患者的高度配合与对医生的信任;复查患者解除隔离的殷切心愿;确诊患者虽恐惧却不忘说一声“小姑娘,你们辛苦了”・・・・・・来自发热门诊的每一句感谢和理解,都让她如沐春风,温暖而又动容。她说,她的心愿是花开疫散,一切美好如期而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