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医”线|守护生命,拥抱春天―EICU抗疫在行动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我院EICU的护理团队纷纷主动请缨,组成“EICU护理分队”进入隔离病房,救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守护人民健康。
“爸爸团”的“责任与担当”
雷步怀与何友瀚在去年11月28日这一天双双喜得贵子。今年1月,他们在收到支援前线疫情的通知后,又双双报名。其中,雷步怀临危受命,支援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而何友瀚则是第一批进入我院重症隔离病房工作的医务人员之一。孩子尚在襁褓,正是家人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但是他们毅然舍小家为大家,投身到一线工作中。
支援前线后,因天气骤变,雷步怀进入病房的第三天就感冒了,但是他努力克服了身体的不适,继续参与救治工作。而何友瀚护理的则是重症隔离病房里的危重症患者。在防护服的层层包围下,每一次护理操作,都是对体力和技术的巨大考验。但雷步怀和何友瀚没有退缩:”家里的孩子需要我,但是病人更需要我。”
勇担责任,不辱使命。这两位年轻爸爸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担当与责任”。
“妈妈团”:“爱与奉献”的代名词
“你孩子的作业打卡了吗?”“不管了,我先管工作,孩子就看他爸的了!”这是“410最美逆行微信群”里常出现的聊天记录。群成员是一群年轻妈妈,更是巾帼不让须眉的一线战士。
在家里,她们是温润细腻的母亲,在工作中,她们是无私奉献的天使:王会会是个90后潮妈,但她毅然放下5月的稚子,瞒着家人投身到重症隔离病房的工作中;萧捷捷将双胞胎儿子托付给父母,主动请缨抗疫一线;罗秀秀与一儿一女拥抱道别后,整理行装奔赴“战场”。支援前线的还有丁慧慧、凌芬瓯、王祥娜、陈舒畅、陈小华等医护人员。她们没有请战书,没有宏伟宣言,有的只是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厚重的防护服,湿透的手术衣,破损的脸颊,浸泡发白的双手,这是她们的功勋章,也是对“为母则刚”这个词汇最好的诠释!
“新娘团”:“最美逆行者”
这本该是她们领取结婚证的日子;这本该是她们初访婆家的日子;这本该是她们与新婚燕尔的丈夫耳鬓厮磨的日子……2020是个带有美好寓意的数字,但因为疫情,带给医护人员的却是与爱人的暂时分离。郑晓芳毅然推迟领结婚证的时间,奔赴战场;宋文静昨天还沉浸在婚纱照所带来的喜悦之中,今天已收拾好行囊,前往支援;项俊之辞别新婚丈夫,全身心投入到战役一线。
“国有难,必挺身而出。”在病房里,她们勇挑重担,精心护理。对于她们来说,患者的康复是最好的嘉奖,患者的信任和一声声感谢是最美好的祝福。等到疫情结束,“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
“90后团”:“永不服输”
曾经90后几乎成了不羁、爱自由的代名词。但在今天,疫情当前,他们却用行动证明了:90后,我们长大了!
谢娟娟是第一批请战进入重症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之一;陈志娟虽是江西人,却认定温州为第二故乡,誓要守护第二故乡的乡亲父老;冯玉海虽整天崇拜软萌的“小鲜肉”,却有着无比坚强的意志与沉着冷静的处事态度;蒋尔达是科室姐妹眼中的时尚达人,为了工作,她剪短了多年长发;林施施和郑培培请战武汉未成,双双身披战袍支援我院重症隔离病房;黄诗婷,大大咧咧的她像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却在这场战役中担起了重任。
就是这样一群90后,带着父母的挂念,投身抗疫前线。“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日显锋芒。”他们年轻,充满活力,毫无畏惧。病房里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床旁有他们鼓励的声音。他们是最年轻的美丽逆行者。
“留守团”:“最有力的后盾”
“春雷老师,还没轮到我吗?““春雷老师,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进重症隔离病房。”抗击前线的战士固然英勇,留守后方的同志们同样值得赞叹。作为急诊重症监护室的一员,他们面对的是最紧急、最危重的患者。因为人员抽调,他们工作量骤增,但是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她们毫无怨言,一边默默待命,一边加班加点守护危重患者的健康。
“我们也奋战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是的,就是这么一群可爱的“留守军团”保证了科室工作的顺利运作,保证了前线战友无后顾之忧!他们也是一群无名英雄。
疫情中涌现出了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EICU有太多太多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抗击疫情,有你有我。白衣天使,众志成城!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必将旗开得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