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医”线丨我们急诊人,全力以赴,共同战“疫”!





新冠肺炎来势汹汹,我院不少勇士第一时间响应号召,赶赴武汉,投身疫情防控最前沿。而在前方医务人员告急的同时,温州疫情也在不断升级。自我院1月28日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以来,任务量与日俱增。作为后方抗疫排头兵,“急诊人”或支援隔离前线,或坚守岗位,勇当“最美驻守者”。
让我们一起感受来自一线“急诊人”的温暖心声:“做个灵活的‘大白’不易,那就像‘大白’一样暖心吧”“善良的人们啊,你们一定要快快好起来”“患者的好转让我们看到这场战疫的胜利曙光”……
前线随笔
“做个灵活的‘大白’不易,那就像‘大白’一样暖心吧!”――赵秋
新春以来,随着温州疫情的加剧,我内心一直沉甸难安,安顿好两个孩子,我和先生双双报名参加抗疫工作。刚开始,厚厚的隔离服,三双手套,不再灵活的手指让我极不适应。我就想,既然做个灵活的“大白”不易,那就像“大白”一样暖心吧。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36床的大叔从气管插管慢慢过渡到了无创呼吸机。但无创面罩常让他在深夜辗转难眠,无法适应。患者的苦痛常会让我们医护人员感同身受,隔着厚厚的防护面罩和呼吸面罩,我反复耐心地指导了他1个小时。最后,大叔在纸上颤颤巍巍地写下"正确"两个字,我瞬间明白他是问我这样做正确吗?我开心地连连点头。适应了无创呼吸机后,大叔的饱和度也开始稳定起来,下班道别时,他虽无言,但却朝我竖起了大拇指。
类似的场景时有发生,患者的配合与支持也常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望着窗外农田里的油菜花,我相信,春天将至,未来可期,让我们一起加油!
“善良的人们啊,你们一定要快快好起来!”――吴微微
当隔离病房吹响招收医务人员的集结号时,我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抗疫队伍中来。
在隔离病房中,我经历了诸多让人动容的瞬间,见到了许多让人感动的患者:有全身插满管子,却不愿麻烦我们,安安静静的阿公;有拉着我们的手不停道谢的阿婆;有热心帮助其他患者,出院时主动要求献血的大叔。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让我们心里暖潮涌动。善良的人们啊,你们一定要快快好起来!
我的14天抗疫保卫战即将结束,患者的病情也日趋稳定,相信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在不久的明天,我们一定能战疫胜利,拥抱春天。温州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病人的好转,让我们看到这场战疫的胜利曙光!”――王秀松
为期两周的支援生活转瞬即逝,好在之前在监护室工作锻炼过,所以这一次的工作上手比较快。
年近古稀的陈阿婆(化名)是我接到的第一位患者。阿婆插着管,但是意识清楚,非常配合治疗。作为阿婆的管床护士,看着她体力慢慢恢复,指标逐渐趋于正常,最后成功撤机拔管转至普通病房,我的内心非常开心。阿婆的恢复让我们看到了这场战疫的胜利曙光!
在重症隔离病房里,我见证了患者病情的时刻变化,目睹了许多医护兄弟姐妹们因长时间配备防护装备,而造成的局部压疮,内心五味杂陈。但身体的创伤怎能抵挡我们前行的脚步?我相信通过所有人的努力,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哪怕每个人都只是一道微不足道的光,汇聚在一起也可以照亮前方的路! ”――陈传楷
虽然,紧张和忙碌的工作结束,脱下防护服脸上的瘀斑和磨破的鼻子十分醒目,但每当在病房看着患者那充满希望的双眼,我们无法不拼尽全力。我知道,在隔离病区我们就是他们的希望,这也正是我们穿梭忙碌的最大动力!我只是千千万万个医务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为了让这座城市能尽快恢复生机与朝气,告诉自己绝不能退缩!因为哪怕每个人都只是一道微不足道的光,汇聚在一起也可以照亮前方的路!加油!
事实上,由于急诊科在肩负急危重症抢救中心职责的基础上,还负责过渡患者的救治工作,因此除了支援重症隔离病区的“急诊人”外,还有不少坚守急诊本职岗位、守卫家园阵地的急诊医护人员:他们有的在露天和冷风中咬牙值夜班;有的为来不及排查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的疑似患者洗胃;有的整夜面对新冠病毒核酸待排的患者,身处传染与非传染病的中间地带,承受着潜在传染风险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其实,“急诊人”只是我院众多医护人员的缩影,正是他们的辛劳付出,才换来了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未来的战“疫”中,无论是在隔离前线,还是在本职岗位,“急诊人”定将不辱使命,为这场抗疫战争拼尽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