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抗疫“医”线丨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作者:缪爱梅 摄影: 编辑日期:2020-03-03 来源:烧伤病区(432) 浏览数:1894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烧伤科医护人员虽不是主力军,但也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烧伤・创伤人”作为勇往直前的“轻骑兵”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支援不落后

疫情来袭,创伤烧伤外科支部有18年监护室工作经验和20多年党龄老党员王海双毅然挺身而出,第一批支援重症隔离病房抗疫工作,之后护士吴家佩、竺海静、吴小芬、黄好好等同志先后进入隔离病房支援。身为湖北人的烧伤科医生徐建军,向科主任请缨武汉;创伤外科医师陶礼钧,多次亲自带领发热家属前往发热门诊就诊、排查,耐心做好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普及,1位家属就诊时带现金不够,他主动掏钱垫付,使患者家属第一时间就诊并给予提供帮助。

90后的党员吴家佩是第一批支援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之一。2月6日就奔赴医院抗疫的最前线。回忆起在重症隔离病房工作时的场景,她百感交集。初入隔离病房,厚重的防护装备让她头晕心慌,但她仍在咬牙坚持克服。患者的关怀同样让她感动,一次夜下的早餐时间,吴家佩给一个戴着无创呼吸机的阿婆喂饭,喂饭的间歇,阿婆不忘关心地对她说:“孩子这病毒很厉害,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穿着这衣服一定很闷吧,我吃完饭,您赶紧去门外透口气、歇会儿,都忙了一整夜了。”温暖的话语给予了隔离病房医护人员无限的动力。2月20日阿婆出院了,听着她出院时声声真诚的感谢,吴家佩也顺利结束了14天隔离病房的工作,防护服下的闷热、N95口罩鼻尖压伤出汗后的刺痛、护目镜下雾里看花的困难操作已随风而去,此刻她感到一切的付出与坚持都是值得的,无悔踏进“抗疫战场”。

支持显专长 

这场事关生死的抗击疫情的“战役”打响以来,科室主任林才及烧伤・伤口中心医护团队除了关注实时变动的疫情动态数字,参与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外,还一直密切关注着隔离病房一线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问题。不仅利用自己创面修复专科的专业所长,处理并帮助因防护用具引起的皮肤问题10余例,其中1例因严重受压造成鼻部创面出现黑痂的深部压力性损伤和1例鼻部皮肤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在经过卢才教副主任科学、精心、个性化的处理、换药等帮助、局部减压后,得到很好的修复;而且科室的专科团队不仅凭借多年来临床压疮治疗、预防方面的经验,用专业的视角加以循证,给予临床一线医护人提供防护用具引起压力性损伤预防方面的指导与建议。卢才教潜心研究、反复推敲,琢磨、总结更好的预防方法,为一线人员提供更优的预防策略,以期降低因防护用具相关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是勇士,守护着百姓的生命健康,烧伤团队则是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来守护医护人员的皮肤健康,为抗疫工作保驾护航。                             

每一种力量的背后都有独属于它的一份坚持与支持,力量汇聚、聚沙成塔,成就了一医力量、温州力量、中国力量。爱和希望的中国力量比病毒蔓延的速度更快、更远;我们坚信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终将会在爱和希望的浇灌下,实现属于它自己春天的梦想!同心战疫,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