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抗疫“医”线丨隔离病房里,我们这样战“役”

作者:李德康 摄影: 编辑日期:2020-02-25 来源:ICU病区(02/330) 浏览数:2234

在儿子面前骄傲一回

大年三十,看着春晚“爱是桥梁”的特别节目,热泪盈眶。

“妈妈,你也在医院上班,你也要去照顾这些病人吗?” 一旁的儿子关切的问。这时,重症医学科护士李玲玲拿出练习穿隔离服的照片,对儿子说:“看,妈妈穿这样帅不帅?妈妈接下来就有可能去隔离病房照顾这些病人,然后我们就会有一段时间不能见面,妈妈要去打病毒,但是妈妈不能把病毒带回家,所以妈妈打完病毒也要隔离14天才能回家。”

平时连踩只蟑螂都不敢的她,此刻觉得能披上战衣,也能在儿子面前自豪骄傲了一回。

在紧急接到收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任务后,医院成立重症监护隔离病房,蔡晓丹和张其霞两位护士长加班加点完成病房布置和仪器设备物资就位。

作为第一批自愿报名参加隔离病房工作的李玲玲被领导“委以重任”担任小组长一职,自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作为组长中的一员,每班她会提前来到科室,巡视病房、掌握每位患者的病情、关注每位患者的心理变化、协调物资调度、协助低年资护士完成治疗护理等都是她的日常工作。在这临时成立的重症监护隔离病房,医护人员来自医院各不同科室,可能素不相识,但是穿上隔离服,她们就变成了战友。在进入病房前,她们会相互在隔离服上写上“加油”“你是最棒的”“必胜”“病毒君快走”等字样来互相打气,互相加油。

患难时刻,团结抗疫

厚厚的隔离防护服,几层防护手套,使得护士的操作不那么灵活,连普通的输液打针都增加了好几倍难度,渐渐开始模糊的护目镜,更是考验护士的技术。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护士也是能一针见血,麻醉师也能在几秒内完成气管插管,医生更是动作娴熟的完成深静脉置管,血透管置管等。

在这种特殊时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加上与家人的分离,患者的心理充满焦虑和恐惧,这时护士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作为重症监护室的“老手”,李玲玲用她专业的护理技能治疗病人,她总是用细节要求自己,关注病人的每一个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甚至是病人心理的变化。她的护理不仅仅要病人达到身体舒适,还要达到心理舒适,她所希望的是走进病人的心,让每个病人知道:他不孤单。

“别害怕,我们医务人员是你们坚强的后盾,任何需要,随时告诉我们,我们一起打赢这场战役。”全副武装的“装甲”形象让患者看不到护士口罩后面的表情,感受不到护士的关心,她们在隔离服前画一个大大的笑脸,每天给他们比一个大大的拇指,不断鼓励他们。

众志成城,只为迎接暖春

为了节省物资,不浪费一件隔离服,护士们为了坚持上完一个班绞尽脑汁。早餐绝不进食稀饭豆浆等带水的食物,也不喝水,干咽干面包成为日常。为了不上厕所,给自己打起了尿不湿。没有护工,护士要自己给病人更换床单、处理大小便、拖地消毒、给物表擦拭消毒、给双层垃圾袋扎好封口,经常干的大汗淋漓、浑身湿透,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模糊了护目镜,也模糊了视线。即使护目镜模糊的几乎看不清电脑屏幕,他们也还是在寻找各种姿势,在模糊中找到一个可以看到电脑屏幕的最佳缺口位置,完成护理记录。可是,每次从隔离病房走出来,护士的脸上都是N95口罩留下的印记,憋得满脸通红,稚嫩的脸上、鼻梁上压出了水泡,压成了破损。

李玲玲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只是有人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可能在我们心中,我们并没有把自己当做英雄,只是当做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在这些患者眼中,我们可能就是英雄。当日渐康复的时候,他们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当康复出院的时候,他们对我们挥手致谢。我们也谢谢这些患者,谢谢你们的配合,谢谢你们的努力,谢谢你们的坚持,我们一起战胜了新冠病毒。

李玲玲的14天抗疫任务暂告完成,虽然暂时退出进行隔离休养,但她仍心系前线。

坐上车,前往隔离地点,望着街上繁华不再,心生唏嘘,唯愿这萧条不再,愿春日能快些如约而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