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院举办海西肿瘤精准诊疗学术大会之神经分子影像专场学术大会

作者:杨志敏、彭雨诗、冯姝曼 摄影: 编辑日期:2024-08-09 来源:核医学 浏览数:1306

8月9日,由我院主办的海西肿瘤精准诊疗学术大会之神经分子影像专场学术大会在温州召开。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老年研究院院长,瓯江实验室主任宋伟宏,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吴高俊,我院核医学科主任杨运俊为本次会议的联合主席。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迅速上升。临床评估和传统成像技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有限。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在内的分子成像技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精准的方法。本次神经分子影像专场会议的召开旨在交流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推广神经分子影像的临床应用,并推动建立温医大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中心及基于中国人群的标准化PET神经影像数据库建设多中心研究。

微信图片_20240809171315.jpg

在开幕致辞中,宋伟宏表示,本次会议涵盖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基础机制研究、临床诊疗实践进展及创新分子影像的突破成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将分享相关疾病挑战的最新研究成果。

微信图片_20240809170145.jpg

吴高俊指出,老年医学是我院重点发展的三大学科之一,神经退行性变的临床诊疗面临诸多挑战,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加深对神经退行疾病分子发病机制诊断的理解,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依据。

微信图片_20240809170037.jpg

屏幕截图 2024-08-09 162922.png

▲现场授牌温医大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中心及基于中国人群的标准化PET神经影像数据库建设多中心研究

会上,宋伟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科暨PET中心主任、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核医学工程专委会主委管一晖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科暨PET中心副主任左传涛教授分别以《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和药物研发进展》《PET显像与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实践应用及进展》《PET分子影像与帕金森病——从传承到创新》为题作专题报告。

我院核医学科、神经内科、门诊部、放射科等学科的13名专家同道参与圆桌讨论,分享独到的经验和见解,现场气氛热烈。

我院核医学科副主任王志强在作大会总结时表示,本次专场学术会议大咖云集,会议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既涉及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进展,也涉及到了PET显像的临床应用实践及进展。分子影像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大有可为。

据悉,我院核医学科已自主合成显像剂包括18F-AV45(Aβ蛋白)、18F-AV1451(tau蛋白)并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改变的定性诊断,18F-FP-CIT用于帕金森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18F-AV45可进入血脑屏障,与脑组织神经炎性斑块中的Aβ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结合,可以在AD早期如轻度认知障碍(MCI)阶段,甚至更早期发现脑组织中异常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有利于早期干预,预防患者由MCI发展成AD。AD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是神经原纤维缠结,磷酸化tau蛋白是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18F-AV1451示踪剂为tau蛋白主要示踪剂之一,能高度特异性显示tau蛋白病变脑区,可对AD症状前期患者脑内少量异常tau蛋白的极早期诊断,对于MCI的早期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18F-FP-CIT进行脑PET显像可评价脑内的DA能系统的功能变化,在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据了解,我院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温州医科大学硕博士学位授予点。核医学科是浙南闽北地区核医学诊断中心、卫生部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室。科室目前拥有PET/CT 2台,SPECT/CT 1台,医用回旋加速器1台,PET/CT单机服务总量多年来居全省第一。科室现有高级职称7位,中级职称5位,医、技、药、护理人员共32名,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1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浙江省151人才1名,温州名医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博士后1名,博士4名。核医学科近几年来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73课题分中心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分中心项目。获得多项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等奖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