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承办浙江省抗癌协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委会转化专题研讨会





6 月 20 日,由浙江省抗癌协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温州市核医学质控中心联合主办,我院等承办的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转化专题研讨会暨温州市核医学质控中心 2025 年度第一次工作会议” 在南白象院区召开。来自省内外核医学、放射医学、肿瘤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临床医师及相关从业人员齐聚一堂,围绕核医学转化研究、放射性药物研发、精准诊疗技术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商学科发展大计。
浙江省肿瘤医院李林法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核医学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关键地位,呼吁加强跨学科协同创新,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深度融合。我院副院长谢聪颖代表承办单位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医院在核医学领域的学科建设成果,并表示将持续为学术交流与技术转化提供平台支持。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郑云蒸从行业管理角度出发,肯定了核医学质控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医疗机构以质控为抓手,提升区域核医学诊疗规范化水平。
在大咖讲堂环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李思进以《协同创新,促进学科发展》为题,分析了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提出 “医工结合、产学研用” 的协同创新模式,分子影像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工交叉,实现放射性药物全自动分装设备研制(获多项专利及金奖)及全球首台核磁光电五模态脑成像设备PMEEN突破,旨在解决临床精准诊断与辐射防护难题,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霍力以《对放射性药物临床转化的再思考》为题,围绕放射性药物临床转化,从肿瘤、心血管、神经领域的分子探针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剖析放射性药物研发与临床转化的瓶颈问题,如靶点筛选、药代动力学优化等。介绍了核医学专业质控中心在药物临床应用中的规范要求,呼吁建立多中心协作的转化研究网络。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李娟以《多肽核素药物设计与研发》为题,阐述了多肽核素药物在肿瘤靶向诊疗中的优势,如高特异性、低免疫原性。以神经肽和神经肽受体对病灶精准识别为例,分享基于多肽分子的药物设计策略及动物实验成果,展望其在临床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前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苏新辉以《核医学诊疗一体化》为题,提出 “诊疗一体化” 理念,强调核医学在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及靶向治疗中的全链条价值。展示 PET/CT 与放射性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案例,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发展方向。浙江省肿瘤医院李林法教授以《借 “阿尔法时代” 东风拓肿瘤 “精准诊疗” 之路》为题,结合阿尔法核素治疗的前沿进展,分析其在难治性肿瘤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呼吁建立区域性肿瘤精准诊疗中心,推动阿尔法核素治疗技术的规范化应用与临床研究。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刘晓冬教授以《放射性药物进展及转化》为题,梳理了放射性药物的发展历程与最新研究成果,涵盖诊断性与治疗性药物。结合区域科研平台提出放射性药物转化研究的本地化路径,并提出在国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等政策支持下,我国核医疗产业加速迈向自主可控。温州医科大学联合政府、企业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牵头打造浙南核医疗示范高地,突破医用同位素生产、放射性药物研发及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通过建设同位素反应堆、五模态脑成像设备等核心平台,推动诊疗一体化发展,并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目前,相关成果已孵化20余个产业化项目,带动产业链规模超百亿元,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在讨论环节,来自各个医院的讨论嘉宾就核医学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与质控难点、放射性药物临床转化的政策支持与产业协作、阿尔法核素治疗与传统肿瘤治疗手段的联合策略、多学科协作(MDT)在核医学精准诊疗中的实践模式展开讨论,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省内外核医学领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展现了核医学与分子影像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也为解决临床转化难题、提升精准诊疗水平提供了新思路。我院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推动核医学转化研究、规范临床实践、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成果产出。下一步,我院将加强区域质控体系建设、推进放射性药物研发协作、举办跨学科培训项目等,以 “精准诊疗” 为目标,共同推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科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