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浙江省医师协会医师教育分会“区域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授牌仪式暨“磐石计划”第九期急诊急救技能培训班顺利完成

作者:戴琪 摄影:潘力、江瀚博 编辑日期:2025-08-09 来源:研究生与毕业后教育部 浏览数:187

守护生命,分秒必争。锤炼技能,使命必达。为促进浙江省基层医院急诊急救技能的提高,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专科医师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8月2日,浙江省医师协会医师教育分会"磐石计划"第九期急诊急救技能培训班在我院举办,同期举行"区域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授牌仪式。浙江省医师协会副秘书长马雯娜,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兼)吴高俊,浙江省医师协会教育培训部主任丁晖,浙江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常务副主任、虚拟仿真临床医学浙江大学责任负责人王海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学部主任张方捷,温医大眼视光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教育教学部主任袁一民,课程负责人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卢中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玉苹、消化内科执行主任陈坛辀、麻醉科副主任解康杰,研究生与毕业后教育部主任赵光举,临床技能中心副主任胡赛静等出席活动,来自全省39家医院的69名学员参与培训。

202508090904032279.png

马雯娜在致辞中强调,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我省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此次将“区域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基地”落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仅是对医院急诊急救领域能力的认可,更是给予了一份责任与期许。希望未来,温医大附一院能够搭建起老师学员切磋交流的平台,推动浙南区域临床实践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急诊急救医师队伍贡献力量。

w.png

吴高俊向远道而来的省医师协会督导专家及参加本次培训的各位学员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强调,急诊急救是医疗工作中的“前沿阵地”,其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急诊急救能力的提升更是刻不容缓。希望此次培训能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并通过培训为浙江省急诊急救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更多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急救人才,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jp.png

▲马雯娜、吴高俊、卢中秋、丁晖为“区域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基地”揭牌

本期培训聚焦急诊急救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各位学员掌握前沿的急诊急救技能,提升临床应对能力。培训精心设计了四个专题课程,内容涵盖急诊急救的核心技术,每个专题均由资深专家授课,并结合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力求让学员在短时间内掌握关键技能。

jz.png

“急性中毒精准诊治技术”课程聚焦于急诊科最具优势的亚专科方向——中毒救治,围绕“早识别、快评估、准干预、重疗效”的理念,全面系统地介绍急性中毒的精准诊疗流程。课程从理论出发,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和最新指南解读,提高学员对急性中毒的应急处置与精准干预能力,提升基层医院急性中毒救治水平。

hx.png

“呼吸监测和呼吸治疗技术”课程严格遵循临床实践需求,重点针对支气管镜术后大咯血应急处置、呼吸机设备故障快速诊断等临床关键技术难点开展系统性教学。来自17家医疗机构的医师代表全程参与本次培训,在理论考核与技能演练环节均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与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高强度模拟训练及病例研讨等教学形式,参训医师系统掌握了相关临床处置规范。

mz.png

在“急性循环障碍诊断、监测与支持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团队以严谨专业的教学态度,系统讲授了相关理论知识,并重点开展了床旁操作技术指导。在教学实施环节,学员围绕ECMO设备及重症患者床旁开展深入研讨,积极向带教老师请教临床操作要点。特别是在经胸超声快速血流动力学评估模块的实践教学中,学员分组对SP进行超声检查实操训练,现场学习氛围浓厚,讨论交流专业而深入。

xh.png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综合诊治”课程严格依据最新版专家共识,系统讲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疗规范,全面涵盖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等关键治疗手段。课程采用理论讲授、操作示范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

bj.png

▲课程负责人及督导专家为考核合格学员颁发培训证书

据悉,“磐石计划”是浙江省医师协会为提升基层临床能力而倾力打造的重要项目,旨在通过区域专科技能培训基地的辐射作用,推动县域级医院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区域专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此次培训的圆满落幕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温医大附一院将持续创新,为基层医疗单位输送更多优质培训资源,助力浙江省急诊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8-11_145706_503.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