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系列之“汞”其不备



家有萌娃之后,所有的家长最怕的大概就是空气突然变安静,不怕孩子大吵大闹,就怕他们闷声憋大招。
2岁的小戴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两天一直在发烧,可把爷爷奶奶心疼坏了。这天,奶奶在给孩子量完体温后,随手把水银体温计放在了床头柜上就去打扫卫生了。等到一声清脆的“啪嚓”声传入耳中时,水银体温计已经被小戴咬破了,奶奶慌张地清理了小戴嘴里的玻璃渣,发现小戴嘴巴没有被划破后松了口气,捡起破碎的水银体温计随意丢入了垃圾桶中。直到在几小时后跟别人闲聊时被告知可能会中毒,才匆匆抱着小戴赶往医院...
一、破裂的体温计里有什么?
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来测量的水银体温计中随温度升高的亮晶晶的物质就是水银,学名为“汞”。水银体温计破碎后汞掉落在地上会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银色小球,如果不及时收集处理很快就会挥发到空气中变成汞蒸气。汞蒸气有很大的毒性,在短时间里吸入高浓度汞蒸气(大于1.0mg/m³),就会导致肺和神经系统毒性,大量或长时间暴露也可导致肾毒性。日本著名的水俣病事件就是直接由汞对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公害。一旦吸收,所有形式的汞都会穿过胎盘,并可能将这种潜在的中毒症状遗传给后代。
二、急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呼吸道损伤: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头痛、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患儿表现为情绪激动、烦躁不安、失眠、手指震颤甚至精神失常或抽搐、昏迷。
消化道损伤:齿龈红肿、糜烂、出血、口腔黏膜溃疡,牙根松动、流涎,口内腥臭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皮肤损伤:红斑或斑丘疹,有融合倾向,常伴有瘙痒。
肾脏损伤:蛋白尿、管型尿及肾功能障碍,重者可发生急性肾静脉栓塞和急性肾衰竭。
皮下、静脉或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可出现溃疡、结节甚至脓肿和窦道形成,亦可形成肺血管和肾脏血管栓塞。大剂量静脉注射金属汞则可能发生肺栓塞及心、脑、肝或肾的严重损害而导致死亡。
三、误服水银怎么办?
儿童金属汞接触的途径多为水银计破裂后在密闭空间内吸入汞蒸气、吞服散落汞滴或断裂水银计刺入皮内。一旦发生,切勿慌张,可按以下流程进行处理
1. 脱离汞污染源,清洗接触部位。
2. 发现孩子咬破体温计,要尽快清理孩子嘴里的玻璃碎片,防止孩子把玻璃碎片吞入体内,或损伤口腔黏膜。
3. 对于误服水银的儿童,家属在前往医院就诊前可予蛋清、牛奶或豆浆口服,保护胃肠粘膜。其次,如家中备有硫酸镁,可给予硫酸镁导泻。
4. 立即就医。洗胃催吐一般在吞服水银后15分钟内进行,以免引起已腐蚀的胃壁穿孔。当口服剂量过大时,可试行内镜治疗取汞,减少汞在肠道潴留的时间,降低其吸收的可能。
四、处理破碎体温计的注意事项
切勿使用真空吸尘器清理汞。切勿使用扫帚清理汞。切勿将汞倒入下水道。以上任一行为都将导致汞的进一步暴露及扩散。
注意:如有硫磺粉,撒在水银散落的地方就会形成硫化汞,此时不易挥发,也不会被人体吸收,同时也便于收集。此外,水银可以在坚硬平坦的表面上可以移动你难以想象的距离,因此在搜索时一定要检查整个房间,包括地板上的任何缝隙。
五、驱汞疗法
对于疑似急性汞中毒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检测全血汞含量。但对于疑似长期稳定元素汞暴露的患者,首选24小时尿液汞检测来评估汞中毒。
1. 药物驱汞
参照成人方案:
急性中毒:5%的二巯丙磺酸钠溶液,5mg/(Kg.次),第1天4~6小时/次;第2天8~12小时/次;以后1~2次/天,7天为1疗程。必要时可在1月后再行驱汞。
慢性中毒:2.5~5mg/(Kg.次),1次/天,用药3天停4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3个疗程。
2. 血液透析
短期内迅速吸附和清除血液中的无机汞,减少汞在体内的蓄积和毒性损害。但不可在药物驱汞后进行。药物驱汞后形成的络合物无法经常规的血液透析清除,二者联合使用可使血汞浓度进一步升高,严重者可引起肾衰竭导致死亡。
六、“汞”亏一篑
由于胃肠道对元素汞的吸收微乎其微,小戴在入院后经洗胃、导泻均未发现明显的汞珠,后监测血汞含量<0.01μmol/L,未经螯合治疗顺利出院。也在此呼吁,避免儿童接触金属汞是预防儿童汞中毒最基本的原则,可从根本上减少儿童金属汞中毒的发生。家长、幼托机构和教师应妥善管理诸如体温计、荧光灯及血压计等含汞物品,永远使之“汞”亏一篑。
参考文献:
石笑晴,何玺玉,吴虹林.儿童金属汞中毒的毒理及诊疗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08):865-868.
Uptodate(2023-01-24更新):Gillian Beauchamp, MDShana Kusin, MDCarl-Gustaf Elinder, MD, PhD 汞中毒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