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编辑日期:2023-10-05 来源:儿科 浏览数:1601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常由肠道病毒引起。这种病在幼儿园、小学等儿童聚集的场所传播较快。本文将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以及患病后的应对方法,帮助家长正确地照顾孩子,缓解孩子的症状。

一、了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疱疹。这些症状通常在孩子患病的1-2天后出现,大部分患儿会在7-10天内自愈。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脑膜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如玩具、毛巾、餐具等。

2.飞沫传播: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给易感人群。

3.消化道传播: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三、症状与治疗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如下:

1.发热: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

2.口腔溃疡:孩子的口腔黏膜会出现疼痛的溃疡。

3.手足疱疹:手掌、足底出现疼痛性疱疹。

若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症状和体格检查作出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口腔护理、退烧、补充水分等。

四、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包括: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不分享玩具和餐具。

2.定期清洁和消毒:对玩具、餐具、毛巾等日常用品定期清洁和消毒。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食,水果和蔬菜要洗净后再食用。

4.加强免疫力: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5.接种疫苗: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为孩子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五、患病后的应对方法

孩子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家长应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2.隔离:避免孩子与其他儿童接触,以防止病毒传播。

3.降温与补充水分:根据医生指导,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和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4.口腔护理:用温盐水漱口,以减轻口腔溃疡的疼痛。

5.皮肤护理:保持孩子的手足部皮肤清洁干燥,以减轻疱疹的疼痛。

6.关注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不退等情况,及时就医。

总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当孩子患病时,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护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症状,促进孩子的康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