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温州都市报】老伯患巨大肠腺瘤,不用开刀内镜下将它铲除

作者:张晓 摄影: 编辑日期:2021-10-27 来源: 浏览数:1395

近日,永嘉的朱老伯查出直肠中有一个巨大肿物。温医大附一院消化内科专家在消化内镜下成功为他做了内镜下剥离手术,帮他摆脱癌症的威胁。

75岁朱老伯近几年每晚大便次数2~3次,因为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所以没有就医。前不久,他感觉乏力伴右下腹疼痛,家人就带着他到温医大附一院外科就医。肠镜检查发现其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个巨大的侧向发育型腺瘤,从肛门上方5厘米处至直肠12厘米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环周4/5的肠壁,这样的大范围病变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让医生大吃一惊。为了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外科医生建议其手术治疗。家人忧心忡忡,害怕患有高血压和脑梗病史的朱老伯外科手术吃不消。医生告诉他们,不用开刀,内镜下即可治疗。于是,朱老伯就从外科转到消化内科,准备接受内镜下剥离术(ESD)。

9月3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朱老伯被推进内镜治疗中心,麻醉、进镜观察、整段结肠冲洗、周边粘膜切开、处理创面血管……有着丰富的ESD手术经验的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坛?成功将朱老伯的肠道巨大肿物完整剥离,术中没有出现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固定好的肿物标本达7cm×6.5cm。术后病理结果,为绒毛管状腺瘤,其小灶区已癌变,但局限在黏膜下层浅层,所以朱老伯术后无须追加手术和化疗。目前他的身体恢复不错,术后一周便可出院。

温医大附一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坛?介绍,结肠侧向发育型腺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结直肠腺瘤,具有较高的恶性潜能。其病变主要沿黏膜表面侧向表浅生长,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生长。通常内镜下剥离术为首选,比起传统外科手术或腹腔镜外科手术,不用切除肠段,给患者的创伤小,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同,且患者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而对于已浸润至黏膜下层深层或更深的病变,外科手术是比较稳妥的处理方式。

“ESD手术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最新兴起的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及结、直肠的黏膜下良性肿瘤、黏膜的早期癌变以及具有癌变倾向病变的切除治疗。近几年,我们消化内科每年平均开展数百例ESD手术。” 陈坛?介绍,前不久他就用ESD手术为一位66岁早期胃癌患者切除6×4cm的肿块。

专家提醒,胃癌与肠癌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人忽视,建议40岁以上人群、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要定期做胃肠镜检查。 


原文链接:http://szb.66wz.com/newspaper?mediaKey=wzdsb&classify=0&id=10&publishTime=2021-09-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