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温州都市报】老人每天服20多种药,医生来“减负” 专家提醒:多病共存老人应合理用药讲究方法

作者:张晓 摄影: 编辑日期:2024-08-06 来源:温州都市报 浏览数:698

1722908478270.png

                                               0a3d1439e8c039221b48526398f260a7_2735652_shaohr_1720081954531_b.jpg

  名医简介 陈婵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干部保健)主任、老年病科教研室主任、临床营养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脑疾病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温州市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多病共存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据统计,温医大附一院老年医学科年门诊人数达5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约1500人次。该科门诊65岁以上老人患3种以上疾病占2/3,住院的患3种以上疾病占90%以上。多病共存老人由于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很普遍。本期邀请专家指导老年人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

  老人各专科跑,不如看老年医学科

  “吃药比吃饭重要,我每餐服药得一小碗药,光吃药就吃饱了!”今年82岁的王老伯,患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前列腺增生、骨质疏松、睡眠障碍等疾病。老人对自己身体很重视,常在医院各个专科辗转看病,严格按医嘱服药,加上中成药和保健品,每天服药达20多种。

  最近天热,王老伯胃口很差。为此,他找消化科医生开了多种胃药,致使他每天服药种类又增加。结果是他不仅没有增食欲,身体却越来越差,人也日渐消瘦。家人见状,赶紧让他住进了温医大附一院老年医学科。

  “这是我们病区的一个典型病人,像他这样多病共存服用多种药物引发问题的病人不少。”温医大附一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陈婵介绍,针对王老伯的各种疾病以及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他们与多学科专家沟通,帮助王老伯做药物处方优化,保留了主要药物,撤掉了非必要辅助性药物,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前提下,将他服药种数减少了一半以上,住院期间,还给予营养支持。

  王老伯用药“减负”后,身体和精神状态好转了。出院时,王老伯说:“原来还有一个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科室,以后我开药只用挂一个号,省时省力。”

  陈婵介绍,老年人患急危重症选急诊科,某个专科疾病问题较为突出首诊选专科,多种慢性疾病,或伴有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的老年患者需要综合诊治可以选老年医学科,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必要时请多学科协助,实现个性化合理用药,能做到多个疾病问题的“协调统一”和“整体优化”,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人用药小心“处方瀑布”

  “老年人多病交织,用药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老年人是‘处方瀑布’的高风险人群。”陈婵介绍, “处方瀑布”指的是当老年人在使用一种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以为是新出现的疾病症状,又用另一种药物来对症治疗;而新的药物可能又出现新的不良反应,又不得不使用更多的药物来解决。这就像瀑布一样,一旦开始就持续恶化,导致药物越吃越多,不良反应不减反增。

  前不久,陈婵门诊就碰到这么一位患高血压的阿婆,由于其服用某种降压药导致出现干咳的症状,一直当成慢性咽炎或气管炎服用各种镇咳药物,镇咳药物又引发胃部不适,她又开始服用保胃的药物。最终,阿婆在陈婵指导下,调整了高血压药物之后,干咳不治而愈。

  陈婵建议,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在用药时应结合说明书,了解用药不良反应,同时关注服药后的身体反应,有助于避免“处方瀑布”。有多重用药的老年患者,可以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优化用药。

  专家介绍,老年人重复用药的现象也很普遍。不少老年人服用不同药品名称却是同种药,长期服用导致肝肾指标异常。这与老年人看病没有和专科医生讲明自己的病史有关。

  “多病共存,服用多种药物治疗的老年人最好到老年医学科进行梳理及老年综合评估,谨遵医嘱精简药物,可以减少用药风险。”陈婵表示,为了比较全面地把握病情,提高看病效率,多病老人做好以下几点就诊准备:

  1.记得要带上自己的病历资料及出院记录,以便让看病医生了解你的病史。

  2.记得带上近期所服药物或者记录表,包括各种保健品。

  3.提前准备本次就诊时的提问,还可以带上近期身体变化的记录,比如连续多次的血压、血糖测量结果等。


原文链接:http://szb.66wz.com/newspaper?mediaKey=wzdsb&classify=0&id=10&publishTime=2024-07-06&curEdition=03&showArticleDetail=true&docId=22205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