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医学检验中心王忠永:从幕后到台前,战“疫”新阶段的检验战士

作者:尹恬然 摄影: 编辑日期:2020-05-14 来源:第一临床、信工学院 浏览数:2143

前不久,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对在疫情防控事迹突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予以通报表扬,温医大附一院医学检验中心副主任王忠永所带领的检验二支部榜上有名。

在近距离与新冠病毒标本交战的过程中,作为党支部书记,王忠永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身先士卒,不畏风险。他是一名目光如炬的“追毒者”,追缉新冠病毒,扮演着临床医生的“眼睛”,为抗疫阻击战筑起坚固的防线。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他也从幕后走向台前,展现出检验战士心系民众、不惧辛劳的卓绝风采。

从200例到2000例

疫情发生后,作为有效病原诊断手段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成为病例诊断及隔离解除的重要依据。温医大附一院在温州市医疗系统中率先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除为新冠肺炎诊疗提供第一手情报,还经常需为特殊疑似患者做紧急筛查,而核酸检测常规检测过程至少需3.5小时以上。因此,半夜到医院紧急加班进行核酸检测的情况在疫情初期经常发生。曾有一个急诊手术过程中的发热患者,为排除新冠,王忠永接医院指令,凌晨零点到院一直加班到凌晨4点完成筛查任务,才使得疑似解除,医护安心。

随着国内疫情爆发过渡到防控平稳期,复工复学正在全面推进,对于王忠永所在的附一院检验团队而言,核酸检测情况发生了质与量的改变:不但主要检测对象从以往的疑似病患转变成了复工复学的普通群众,检测需求量也从原先的每日小于200例持续攀升到日均2000多例。“这是对团队核酸检测能力极大的考验和挑战!”王忠永说,他的团队第一时间采取了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检测人员全天候安排与设备流程全方位升级。

然而工作量与工作时长的大幅增加,又给人员的统筹与部署出了一道难题。为了解决人手不足问题,中心总体协调,将本科室中具备核酸检测上岗证的检验人员召集进了核酸检测团队,同时安排好检测人员的轮班工作时间,通过检测人员的“连轴转”,保证医院每天将近20小时的核酸检测时间,仅剩下的几个小时则用来让设备机器休息。

“全院、全科上下都在全力配合支持检测团队的工作,打好这一场检疫之战是全院全科同心、精诚团结的结果!”王忠永由衷感慨,“可谓是举全院全科之力挑战极限的检测能力!”

如今,温医大附一院平均每天核酸检测量高达2000例左右,峰值时甚至高达3000余例,通过检验团队的不懈努力,真正实现了“不让患者等待,不让风险蔓延”的既定目标。

从第1天到第100天

从除夕夜接到任务开始,王忠永的抗“疫”之战已经持续了100多天。除了本职工作,作为支部书记和团队负责人,他还身兼着更多的使命与责任。

在工作岗位上,王忠永总是能够“做到最久,留到最迟”,以自身默默付出的实际行动在团队中发挥榜样的力量。“万事开头难,在疫情之初,我们也经历过迷茫的起步阶段,一开始,许多同事都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操作。”王忠永回忆道,在那样的情况下,自己只能率先出动,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一步步的躬身实践和一次次的操作摸索,才把工作流程梳理顺畅,并整理好报告方式、制定检测模式。“自己投入了,团队自然也就跟上了。”

王忠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凝聚了团队的强大力量,也用一颗关怀体谅之心关注着每一位“战友”。100多天来,王忠永通过各种方式去关照团队成员:有人临时有事需要调班,他全然理解,主动顶上;有人身体不适走下火线,他一个顶俩,奋力坚持。看到王忠永长期高负荷地工作,同事们都很心疼,总“赶”他早点下班,也用自己在岗位上的尽心尽责让他放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检验二支部受到了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和中共温州医科大学委员会组织部的通报表扬,其中,还有许多成员收获了多级荣誉。

除此之外,坚守前线的100多天里,王忠永还与他的团队共同执笔发表了核酸检测方法等多篇科普文章,他们科学专业的态度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因为新冠病毒的确诊主要是依靠实验室的诊断结果,实验诊断的价值在临床上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王忠永觉得,之所以在繁忙的一线工作之余还坚持科普创作,是因为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是职业价值的体现。

“作为一名检验人,这份职业的充实和成就感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王忠永自豪地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