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医”线丨生死之交情,大地回春忆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无数医务工作者相继接过先行者手中的接力棒,投入抗疫一线的紧张工作。这其间涌现出一批批鲜活的面孔,她们阳光自信,敢为先,麻醉复苏室护士、麻醉三支部支委郑雪梅就是其中一员。回想起自己在隔离病房的日子,郑雪梅满是感动,这也将是她终生难忘的一段回忆。
“妈妈去打病毒怪兽了”
刚进隔离病房时,郑雪梅就面临着双重压力。虽然经过前一批同事的指点,在预防脸部压疮上做足了功课,但第一天下班脱下口罩时发现还是在鼻梁骨上冒出5个压疮泡,她自嘲这是青春和优秀的表现,这么招“痘”。困难接踵而来,胃肠道反应、睡眠问题等等,郑雪梅不但在身体上得迅速适应这里的环境,在操作记录等方面也得尽快切换频道。但这一切都难不倒乐观的她,她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敦促自己尽早熟悉环境,以便更好地护理患者。很快她就克服了重重困难进入熟练的工作模式。
一次下班后跟家人视频,两岁的孩子小可乐哭着问妈妈为什么离开那么久还不回家。郑雪梅心中一阵心酸,可转念一想,正好借此机会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妈妈去打病毒怪兽了,等你看到路上叔叔阿姨们口罩都摘掉的时候,妈妈就回来了”。“好!”小可乐顿时破涕为笑,“可是,妈妈脸破了,宝宝吹吹……”懂事的孩子也开始心疼奋战在一线的妈妈。
“我们是生死之交啊”
身材高挑的她在麻醉复苏室里被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大梅”。来到隔离病房,她成了患者心目中的“大白”。温柔随和、真诚细致的她迅速赢得了患者们的好感。一位患者知道郑雪梅自从来到隔离病房后生物钟紊乱,经常睡不好,只要她一接班,带着呼吸机的患者都会用手机打字或者手势问候:有没有睡好?虽然只是简短的几个字,却深深地触动了郑雪梅。
由于负责照护管理的都是清醒的患者,面对未知的新冠病毒有着很大的恐惧和不安,这个时候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郑雪梅很庆幸参与到护理团队心理建设接力中,每天患者都会和她说很多、写很多,就像跟朋友一样畅所欲言。有位患者满怀深情地对她说:“要不是来附一医治疗,我早就没命了。我们是生死之交啊!”这位患者把照顾过他的每一位护士的名字都记在心里,把每个护士的电话号码都要过去,说自己要是出院了,一定要一个个电话打过去表示感谢。听着患者由衷的感谢,看着患者日渐恢复的笑容,她觉得一切都值了。
“虽然每天不同的时间点做着同样的工作,但一点也不乏味无趣。因为患者每天都有新的进步,一天比一天好。”说起在隔离病房上班的情况,郑雪梅很是激动。密不透风的隔离装备下一双充满希望的眼神,看起来格外的明亮。
凌霜傲雪,梅独天下而春。此刻,万物更始,协力抗疫:祈愿,万物更生,疫情不再。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待百花争艳之际,让我们一起争取抗疫胜利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