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医”线丨暖春将至,战役必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世上哪有什么超级英雄,有的只是一个个平凡人选择无畏,在逆境中站出来,守护大家。我们有幸成为这一场疫情的终结者,因为坚守过,所以深知作为医务工作者肩上的责任和重担。
我们这批621小分队在162病区护士长梅慧红的带领下来到新冠肺炎疑似隔离病区,开始了“逆行者”的工作。最初几天,梅慧红和院感监督员吴小芬忙着梳理科室工作流程、整理物资、查漏补缺,不断改进各项细节,直到夜里十一点多。对依次进入隔离病房的姑娘们细心介绍病区环境、消毒隔离制度、工作职责、注意事项等。梅慧红不仅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上的难题,生活上也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爱,总是想办法满足我们的需求,让我们能够更心无旁骛地工作。
451病区 吴小芬
当接到科室护士长的电话,告知接下来要去隔离病房621病区上班时,虽然心中不舍家里的孩子,但是因为被需要,所以勇往直前了!
621病区收住的是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每位患者单间隔离,医护人员每接触一个患者要换一套防护用品,工作量非常大。我每天早上七点多出发,通过专用通道到达科室,协助护士长清点物资,对新进人员一对一现场培训、指导。现场督查医生、护士、工友等穿脱防护用品规范流程,及时纠正错误。督查并协同护工阿姨进行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区域空气、物表、地面、墙面的消毒、终末消毒、电梯使用消毒登记,感染性织物和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置,督查、指导咽拭子和各种标本采集、运送规范流程,督查仪器、设备使用清洁、消毒和运出规范,督查人员和物品进出流程等。填充各个病房缓冲间的防护用品。科室的姑娘都说:“小芬姐是护士长的好助手,我们科室的大管家!”晚上下班后,我还要在手机上查看萤石云视频督查指导同事们穿脱防护用品。几天下来,因为脖子劳损,贴上止痛贴才缓解。
隔离病房工作将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最难忘的经历。春天已经来临,我们已经迎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222病区 林文英
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我十分清楚这次的任务与自己以往参加的医疗任务大有不同,是在高度危险情况下和医学领域的新病魔搏击、抗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需要勇气、智慧和信心。
当我走进621隔离病房开始第一天工作的时候,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从未谋面的新同事,以及防护服和N95口罩带来的窒息感,都使我感到不安和疲惫不堪,各种操作难度也比平时加倍。但是,大家都不慌不忙,配合默契。在同事的帮助下,我逐渐熟悉新环境,也慢慢适应了“大白套装”,并重新调整心情。
短短三周的时间,我与战友们“风雨同舟,披荆斩棘”。这是一个有爱的团队,所有人一开始都是迷惘的,但是我们相互扶持,共同摸索,以抗击肺炎为使命,照顾好每一位患者。
无论是疫情战场上的新兵,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他们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
20病区康复科 郑跃
来隔离病房之前,我特地去献了一次血,我知道特殊时期更需要鲜血,同时也证明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好。
因为工作安排,这一批我是迟一周进入621病区的,之前梅慧红护士长和吴小芬院感监督员已经把科室流程和制度安排得井井有条,小伙伴们也都互相帮忙,所以我很快适应了隔离病房的节奏。对于工作了22年的资深护士来说,当初没参加SARS有点遗憾,这次我总算可以冲锋陷阵了!
虽然从未与家人分别过这么久,心中也时长惦记家中的孩子,但我不后悔,抗击新冠,我们责无旁贷。
462病区 林海燕
夜班下,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来621隔离病房工作也有一段时间了,从最初穿着防护服的极度不适应,到现在逐渐习惯,因为特殊的工作岗位,我们不能回家,虽然十分想念家人,特别是想孩子。闺女懂事乖巧,她为妈妈感到骄傲!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镜子里脸上被口罩勒出的痕迹,那么得让人感到自豪!
身在抗疫一线,虽然有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困难,但比起我们得到的关爱和肯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只是依照护士职业誓言在前行!护目镜里的雾气,防护服里闷出的汗水,脸颊被口罩勒出的痕迹,感染的风险,家人的牵挂……这些所有,都会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结束后,留在我跟我的战友们心里美好的回忆!我为自己,可以成为这股力量的一份子,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而自豪!
481病区 朱小洁
初到隔离病房时,每天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大家一起学习上一批同事留下的宝贵经验,努力适应621病区隔离病房的工作制度。
刚来的那几天,天气很热,护目镜上全是雾气,加上我本身戴眼镜,视线非常模糊,增加了操作难度。好在后来有了防雾喷剂,而且天气回冷,现在基本没有雾气困扰了。各种问题也都一一克服了。
同事上小学的儿子还对我进行了采访,有模有样地问我感受如何,环境怎么样,如何应对突发状况,还有穿着防护服要怎么吃饭?他还说我们是“神秘的天使”。希望疫情快快结束,早日迎来春暖花开。
232病区 黄丽丽
我是一名来自妇科232病区的90后护士,有人说:“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全世界在守护90后,现在换90后来守护你们。”
经过多次强化培训,2月25日我正式进入隔离病房。第一个班就是夜班,还记得当时的心情是焦虑不安的,夜班前护士长再三嘱咐我说:“虽然病毒无孔不入,但只要防护到位,保护好自己,不要担心。”从穿戴好整套“大白装备”(防护服)正式进入隔离区,给患者做治疗,输液、抽血、测量生命体征、分餐、发药等,到治疗结束,从隔离区出来,发现黑夜悄然过去了。平时一下子就能做得又快又好的工作,因为笨重的着装和起雾的护目镜,变得有些费力,只能慢慢摸索。从隔离病区出来,脱下N95口罩后,和搭班的小伙伴相视一笑,虽然脸上已被口罩压出痕迹,手术衣也湿了大半件,有一点点辛苦和一点点委屈,但是不后悔。此时此刻,我们就是最可爱的“大白”。
感谢一同搭班一同奋斗一同成长的“大白”们,虽然我们可能仍记不清对方的模样,但用习大大的话来讲,我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儿。待疫情散尽,我们一起相约看看春暖花开吧。
461病区 郑冬萍
我热爱整理,坚信合理地整理收纳能够减少浪费,节约护士寻找物品时间。
因疫情突发组建的隔离病房,由于防护用品的特殊性以及护士都来自不同的病区,经常因不熟悉物品放置,寻找物品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了方便大家,我利用工作之余时间,一一打开各种抽屉、收纳筐,思考物品如何摆放才能易取易归位,才能符合工作流程,手制各种收纳盒,将物品摆放的井井有条。整理的背后,是对这些宝贵的物资的无比珍惜,这么好的防护服,N95口罩,手套,护目镜,鞋套,隔离衣以及办公用品,整理好了才能减少物资浪费呀!
来参加支援工作,说服了先生和孩子,安慰了爸爸妈妈,没有冲动,也无需豪言壮语,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份力!接下前方的战友的接力棒,我与战友们并肩,逆行而上。
轮转科室 廖程程
起雾的护目镜,脸上留下的勒红印痕,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组成了隔离病房的基本框架。然而在患者面前,这些困难和辛劳,似乎都算不上什么。在这里,靠着相互鼓励,大家互帮互助,一句句“我来”“让我去”,让这沉闷单调的工作变得生动起来,让冰冷的病房多了一丝温暖的气息。虽然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逆行路,虽然我们很渺小,但患者每句真诚的感谢,每个出院时开心的微笑,每声暖心的问候都成为了我们一往无前的动力,我知道,这便是对我们的最大肯定。我相信,即使微弱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也会变成一团亮光、一团火焰,这也正是我们621病区的这群人聚集于此的意义。抛却来临时的恐惧,当我们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勇敢的逆行者。
等到黑夜翻面过后会是新的白昼,暖春将至,战疫必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