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医”线丨致敬巾帼先锋,传递“战疫”正能量





3月8日,是第110个国际妇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是中国的女性医护人员顶起了半边天,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卓绝的贡献。是她们暂且放下了心心挂念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来到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去挽救生命垂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曾经或正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她们――郑秀云、陈迎晓、谢强丽来到温州医科大学团委主办的“医大故事会”,为温医学子们分享隔离病房中的故事,将温医人的“抗疫精神”传承下去。
在直播分享中,她们讲到医疗不仅要为患者治疗病痛,还要给予他们提供心理关怀。
她们直言,在遇到物资短缺、不断有患者死亡时,也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努力克服困难、救治患者的过程,是自己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她们还跟同学们分享了一些隔离病房中的暖心故事:如与病房里的患者原本素不相识,相处久了却仿佛家人一般,当患者病情好转准备出院时,特地唱了首歌送给她们,心中感到非常温暖。
同时,她们还寄语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学好医术的同时,切记勿忘人文关怀。
“护士是一个值得骄傲的职业”
郑秀云老师,在谈及自己一线的工作时,直言在隔离病房的工作经历是自己人生中一笔很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患者之间的惺惺相惜让她收获了平时工作中所没有的一种感动,正是这股力量支撑着她在一线持续奋战。她坦言,与病魔抗争的过程确实非常令人疲惫,但收获的来自患者的感恩与鼓励,是支持着她一直坚持下去的不竭动力。
“身先士卒就是给他们鼓舞,给他们动力”
陈迎晓老师挑起抗疫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重责,秉持着“身先士卒”理念的她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陈迎晓老师说,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还要面临物资不足的风险,但“一医人”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仍然竭尽全力为患者治伤抚痛,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履行一名医者的职责。
“ECMO工作要做到标准化、流程化”
作为ECMO护理小组组长的谢强丽老师力求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她说,想起在隔离病房工作时,午夜的惊恐与凌晨的惊吓最终都能化险为夷,将一个肺部“全白”的新冠肺炎患者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等种种经历,让她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老师们的故事不仅感动了大家,更激励了同学们要更好地学习医学知识,以更好投身这份崇高事业。在这次线上分享中,各位老师把自己在一线参加的急救病案跟同学们分享,进行线上教学。同学们也积极踊跃地跟老师互动提问交流,觉得活动很有教育价值,他们留言: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们主动请缨,奋战在疫情的第一线。这让作为医学生的我们无形之中也深受感染,肩膀上的责任忽然变得沉重起来,唯一能够做的便是向前辈们看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医学生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