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医”线丨“老”将出马,环环不落





庚子年春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一批批英勇善战的一线战士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而在负重逆行的“医”线大军中,有这样一个科室,他们医护总人数虽然只有20余人,但他们全力抗“疫”,环环不落,他们就是温医大附一院干部保健科的医护团队。
科室的尹强医生,是农历大年二十八的早上刚抽完400ml全血的献血“老将”,第二天接到单位支援隔离病房一线工作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向科室主任杜晓红、支部书记林卫红递交了“请战书”,并得到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战前准备的半个月里,作为战“疫”新兵,他一边从知识、技能上重新武装自己,一边在网络上冲上战“疫”一线:通过温医一院APP开放免费的发热咨询以及云医院诊疗,前后一个月时间内他为数百名居家隔离的百姓提供专业指导,还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收获不少百姓的在线好评。半个月后终于等来前线召唤,作为干部保健科的医生,他特别注意到疫情对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影响,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他与合并慢阻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以及陪护家属交流,听他们的倾诉,同他们握手,安抚焦虑的情绪,床旁教会陪护拍背排痰,叮嘱隔离期间自身注意事项,建立老人们对医护和自身的信心。几天下来,患者胃纳、睡眠、精神显著好转,加速了病愈康复。
结束了隔离病房的战斗后,尹强医生也不闲着,隔离期间除了继续坚持发热咨询和云医院工作,还化身“主播”,做了“COPD患者如何应对新冠肺炎”“居家隔离的血压血糖自我管理”等待在线科普讲座。
王晓雪护士是科室年纪最小的护士。临时接到支援重症隔离病房的通知时,她的心情是忐忑的,但在领导的鼓励下,很快调整好状态并迅速投入了战斗。瘦小的她进入隔离病房第一次值班便是难度最大夜班。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穿了1小时,她便在高强度的关注下出现头晕、恶心、心跳加速的缺氧症状,短暂休息未缓解,无奈之下只能退出病房,当晚护士长便关切还能不能坚持,她说“可以的,一定能克服”,小小的身躯,藏着大大的正能量,之后她一天天慢慢适应,每一个班都坚持下来了,克服了沉重防护服、起雾的护目镜、层层的手套给原本谙熟于心的护理操作带来的客观障碍,圆满完成领导交给她的任务。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她主管的一位气管插管接着机械通气的阿婆,神志清楚,也很配合治疗,但在隔离病房没有家属的陪伴,再加上对疾病的恐惧,阿婆有些焦虑和恐慌。细心的晓雪注意到了这些情况,除了常规的治疗和生活护理外,晓雪给予了阿婆心理安慰,总是鼓励她“阿婆,你看一天比一天好了,加油!”。每次阿婆都会握着晓雪的手,感激地点头回应。晓雪说这就是她坚持的动力,看到危重和重症患者一个个好转,内心觉得无比的欣慰。
护士陈彩艳曾是我院ICU的“元老”,是医疗保健支部的资深优秀党员,也是一直是老年病房“严谨”“能干”“全面”的代名词。疫情当前,正是这些特质让她就第一时间被老领导想起,火线支援,承担了隔离病房院感监控、护士带教、患者院内转运等责任重大的工作。隔离病房医护、病员流动性极大,对于高级别的防护大多数人也相对生疏,如何把严格防护一关,实现“医护零感染,院内无交叉”,正是因为有了像她一样默默无闻的感控守门人,一线医护才能心无旁贷。
护士陈娟同样是科室护理的“镇山之宝”。今年过年,陈娟前一刻还同家人在大都会博物馆游览过一个“洋”年,下一秒得知国内疫情迅速蔓延之后,就跟定居纽约的家人一道,迅速组织纽约温州同乡会为家乡疫情募捐,并舍弃了之前购置的“洋”货,把5000个医用外科口罩“人肉”用行李箱装好亲自带回温州,可谓火线救援,雪中送炭。得知一线亟缺高年资护士,她又再次挺身而出,作为隔离病房护理小组长,投入紧张的救援工作中去。
科室主任杜晓红、护士长陈秀芳作为科室一把手,更是带领科室全体医护员人员和保洁阿姨,严把医疗安全、感染防护、人员控制的重要关口,绝对服从医院疫情期间关于收治病人、住院病人、陪护人员管理规定,并受到了温州市干部保健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在院外,两位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支援医院的一线工作,募集了大量医用酒精、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并且联系了一支热心公益的理发师志愿者队伍,经过陈秀芳护士长严格防护培训的“Tony”们一出场,便成了新院南大厅的亮丽风景,解决了医护人员的燃眉之急。
新冠无情人有情,咱们温州有温情,干部保健科是一支有温度的医护队伍,从战斗一线到疫情后方,从床旁关怀到在线医疗,从院内增援到社会募捐,从基础工作到管理督导,我们从不迟到,更不缺席。作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抗疫“医”线,我们定环环不落,只要患者需要,我们“老将”必定前赴后继,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