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抗疫“医”线丨责任是一种考验,责任是一种力量

作者:陈丹1 摄影: 编辑日期:2020-02-27 来源:风湿免疫科 浏览数:2043

 素不喜写文,然今日,出了发热门诊,脱了闷热防护服,独处于隔离房,突然觉得有想写点东西的必要了。

2020的春节,本是举国欢庆、阖家团聚的日子,然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月里,对于我们全国人民来说,恍如做了一场噩梦。

大年廿九,科主任来电询问:能否参加第二梯队的发热门诊工作。我不假思索,满口答应。2003年SARS爆发期间,我是第一批报名参加了发热门诊,在紧张而有条不紊的工作中战斗了一个月。对于工作的困难性,高风险,我并不害怕,可如今我不再是当年那个刚结婚没生孩子,没有羁绊的我,而今是两个娃的母亲,特别是大宝马上面临中考,恰好处于比较严重青春叛逆期,这时候妈妈陪伴的显得至关重要,还有不惑之年意外得来的二宝,刚满周岁,正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特殊性,意味着:我将不能回家,要和孩子们分离一个多月。说心理话,我放下电话后有一丝犹豫,然舍小家,保大家,救死扶伤,这些都是我平时作为一名医生以及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党员一直积极履行的职责,平时我不是一直冲在前面的吗?此时正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时候,热心的帮助每一位病人,全心为每一位病人所想,尽自己所学去医治,一直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日常。现在医院是战场,医生就是战士,如今,国之所需,院之所急,民之所期,医之所责,此时不担当更待何时,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更是责无旁贷。

两周的发热门诊工作,医院的后勤保障非常到位,虽然工作量不会比自己平时的门诊大,但长时间的穿着防护服本身就是一种负担。清晰记得第一天上班,下午2点开始到晚上10点,加上穿脱衣服,时长约9小时,我们为了节省防护资源,期间不准备出去休息,9个小时,防护口罩的带子勒到耳朵痛到麻木,加上防护眼罩,感觉鼻梁随时会压耷,同事脱防护服时开玩笑说,接下来要去垫鼻梁了,其实这些还可以忍受,最难受的是整个脑袋好比勒了紧箍咒,一整个班仿佛孙大圣一直在被唐僧念着紧箍咒,头痛欲裂。可能是自己对防护服下的缺氧状态过于敏感,或者是低血糖反应,除了头痛,四肢冰凉,恶心,虽然打着尿包,尿急得仍然拉不出……然想到了疫情,想到了人们的期盼,想到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大家都咬牙坚持。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感觉下班真好,幸福来得好简单,世间最美好的生活莫过于着便装!

忙碌的日子总是感觉特别的快,刚把防护服的穿脱练得麻溜,刚知道如何戴口罩才不会把自己勒得太紧而又防护到位,刚适应防护服缺氧下的工作,刚习惯可以长达10小时不吃不喝不拉……两周的发热门诊工作在疫情缓解中结束了,我们开始进入为期两周的隔离期。

在这场全国的抗疫工作斗争中,我们支部虽由两个相对较小的科室组成,但与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一样无畏和忘我,在我们自己的岗位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比如我们支部血管外科的吕和平,家里也有俩宝,小的才七个月,在此次抗疫工作斗争中,我们多次共事搭班,我发现他虽是外科医生但看起内科疾病,一如既往的专业认真,看来他接通知后花了不少时间去钻研;还有血管外科的吴梦娜刚订了婚,也义无反顾的参加隔离病房的工作;细致耐心的护士长麻朋艳也是我们支部的副书记,她交代好自己科室的相关事宜本周也加入隔离病房的工作;90后风湿免疫科的护士郑奔奔,虽不是党员,年轻却有担当,且义不容辞去了隔离病房,受到病房护士长的高度好评;风湿免疫科的陈晓微积极报名参加一线工作,当得知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暂时不缺人手,便主动去急诊支援,她说:“急诊现在哪怕是写写病历也很缺人手”,简单却实在……

湖北武汉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数字从千增加到万,特别最近几天不时的报出医生感染患病而牺牲的不幸消息,这些并没有阻止我们的脚步,更多的医护工作者义无反顾工作在第一线,难道是他们不怕吗?难道他们不知道家人为他们担心吗?不是。因为这是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的责任,医者父母心,我们希望病人早日康复,祖国能早日摆脱疫情,人民能早日的自由呼吸。国泰民安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救死扶伤是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职责,白求恩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的榜样,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出的牺牲……”一月有余的抗新冠病毒“战疫”便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精神折射,也是“白衣天使”精神最好的诠释了。

新闻里年轻女护士的告白:“只要穿上白大褂就不害怕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穿上我们的白色战袍,职责所在,心无所惧,勇往直前,战斗一线,为民健康,医者所责。

向仍然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祝愿早日抗疫成功!也向祖国致敬,愿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