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医”线丨无畏的“新冠”病毒追缉者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为捍卫生命而战的大部队中,有这样一群“隐形战士”:他们身处幕后,却紧追病毒踪迹;他们的身影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但同样肩负抗疫的重任,几乎与“新冠”病毒“零距离”接触;他们选择直面风险,但却默默战斗。他们,就是医学检验中心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团队。他们冒着极高的风险,争分夺秒,以“追毒”者的姿态,追缉新冠病毒,为新冠肺炎诊疗提供第一手情报,为抗疫狙击战筑起坚固的防线。
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诊疗依据,新冠肺炎的确诊和出院标准里都离不开核酸检测。疫情初发之时,温州市全市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都集中送往市疾控中心,疾控中心的检测压力大,报告周期也相对较长。在接到上级部门要求在具备资质的三甲医院自行开展核酸检测的文件通知后,医学检验中心立即着手落实检测事项并组建核酸检测团队。其实,早在这之前,中心周铁丽主任已经在密切关注核酸检测相关事宜,从实验室场地设置到检测试剂筛选,再到检测人员防护要求和生物安全注意事项等,随时掌握各方动态信息,为开展检测做了很多前期准备。
因此在接到指令后,核酸检测的各项工作迅速得到落实,周铁丽主任全面部署,几位副主任分工协作,核酸检测团队梁敏、周武两位骨干提前到市疾控现场观摩学习,团队成员还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市里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培训班。1月24日中午,周铁丽主任想方设法联系到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到位,下午即完成了预实验并进行了患者标本预测。1月25日,正式全面承接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任务,成为全市最早自行开展该检测项目的医院临床实验室。
核酸检测团队,由周铁丽主任亲自坐镇,中心副主任王忠永身先士卒,与核酸扩增实验室的其他9位成员一起,投入到新冠病毒核酸的检测工作中。从正月初一开始,从早到晚,与病毒近身交锋。核酸检测常规每天检测两批,每天从上午8点要一直检测到晚上9点,遇到特殊紧急标本还常需要另外加班检测,做到当天的患者标本全部检测完毕。在这高效率的背后,是核酸检测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是他们坚持到底的责任和使命感。
核酸检测需要直接对高风险的新冠标本进行病毒核酸的提取、扩增,操作过程中,标本的震荡、开盖、加样都容易产生气溶胶,因此,进入操作的人员必须按照生物安全三级防护要求进行个人防护,连体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双层乳胶手套、帽子、鞋套,一样也不能少。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到1个小时就汗流浃背,还会产生缺氧的感觉。而一批核酸标本的检测基本需要耗时4小时以上,期间不能上洗手间,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以致于经常错过饭点,忍渴、扛饿是常事,这些对于检验者的体力、耐力无疑是多重的考验。一批标本检测下来,往往头脑发涨,整个人都筋疲力尽了。如果临时送来标本加急做,又要好几个小时“闭关”检测,但我们的团队成员没有一人因此而退缩,无怨无悔,迎难而上,保证每天的核酸检测任务圆满完成。团队成员曾经有过在晚上12点接到医院紧急指令,到院为一急诊手术疑似患者紧急筛查新冠核酸,到凌晨3点半才完成后回家休息。
作为省市两级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核酸检测的任务尤其繁重。每天都有临床送检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粪便等各类标本,而为了防止核酸检测假阴性及假阳性情况的出现,对一些可疑样本我们还经常需要用不同品牌检测试剂对结果进行复核,确保不错不漏。作为温州市临检中心所在地,我们还承接了部分区县集中性的密切接触人群筛查检测任务,并指导其他医院的核酸检测工作。核酸检测团队成员们,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初心,坚守实验室每一道防线,不漏掉任何一个可疑病例。截至2月25日,已经完成近两千例标本的检测工作,为临床新冠肺炎早诊断、早治疗和减少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感染提供第一手信息,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把“利刃”。
“不让患者等待,不让风险蔓延”是我院核酸检测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望,只要疫情不解除,检验人就会一直坚守在检测岗位,做临床医生的眼睛,做他们的幕后情报员,与所有抗疫战士们一道,守护温州,体现检验的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