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医”线|一身防护挡不住的苦口婆心





面对来者不善的病毒,我们全副武装。面对形形色色的病患,我们温柔以待。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疫情之下,由肾内科病区护士长吴玉娟带队的第二批支援611隔离病区的护士们书写了一幕幕人间情暖的故事。
双双下跪,以示感谢
611病房内,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突然下跪,颤抖着向病房内的医务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医护人员赶忙扶起两位老人......。
事情发生在两天前,一位长期血透患者收住611病区,随同的还有一直照顾他的老伴,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老人十分抗拒,拒绝心电监护、吸氧等一切诊疗。几番劝说均无效,责任护士金青青还是十分耐心地倾听患者和家属的诉说,真诚地了解患者的疑虑。“不血透我撑不了几天呀!”在畅谈中他卸下内心的防御,开始选择信任我们,并透露了心声。表示理解后,我们开始做他的思想工作,耐心解释入院后这一切诊疗方案的意义,只有尽快得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检查结果,才能安排合适的血液透析地点。看着他还是将信将疑的眼神,护士长吴玉娟信誓旦旦地保证:“老大爷,就算真的不能排除感染,我们也会想办法安排床旁血透,请您一定要相信,我们会对您负责到底的!”这句话就像定心丸一样,让患者的焦虑少了几分。之后的几天医护人员特别关注他的病情及心理变化,第二天发现大爷血压有上升趋势,身体出现轻度水肿。好在首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显示阴性,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然而在护理上大家不敢有丝毫懈怠。到了第三天,大爷水肿加重,并出现呼吸费力,护士长当机立断:今天得尽快安排血透!在场医护人员强烈感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恐慌和不安,不时地用专业知识去解释和安慰。就在准备开启紧急预案时,传来了好消息,“阴性!二次阴性!”知道结果后的大家忍不住开心地呼喊了出来,随后马上联系医生会诊确认,打电话联系血透室及护送工友加急送血透。一路不忘叮嘱大爷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当得知这一切时,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千言万语,只有彼此最懂。护目镜不允许潸然落泪,病毒不允许一帆风顺,但就是那份对生命的守护欲和求生的欲望激励护患携手并肩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近期,一位大学老师在上海返温后出现咳嗽,来我院行CT后提示可疑肺炎,经过专家会诊入院观察,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患者急切要求出院,专家组会诊后,建议CT复查后再做决定。患者一听情绪激动,坚称自己没有武汉接触史,要求马上出院!看出他并没有意识到新冠肺炎传播的“狡猾性”。细心的徐尔雅护士娓娓道来,向他讲述该病的传染性和隔离的重要性。在目前这种严峻形式下积极配合诊疗也是对社会的负责。“现在主动隔离的,就是对社会负责的人,都配得到大家的尊敬。”谁知患者突然沮丧地说:“我肯定回不了家的。”护士拉着病人的手说:“不管黑夜多么漫长,终有太阳升起的时候。”好在急诊CT检查后当晚患者收到出院通知,但是我们还是要叮嘱他做好居家隔离,他笑到:“虽然看不到你们的脸,但是我会记住你们的声音。谢谢你们不顾有可能感染的危险,每天都来倾听我的牢骚与疑问。中国因你们而更加强大。”
百般不愿,终握手“言和”
最难沟通的是60多岁的外来务工老伯,在这位患者眼里,医院就是该避而远之的地方。章小丹护士看出了他是怕自己在医院会被传染。“老伯,您看,这里都是疑似患者,每个人单独一个房间。况且我们还有一位火眼金睛的院感质控员孙莲莲护士把关,她每天都会监督病房是否规范消毒,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您不出这个门就不会交叉感染。”“那你们呢,每次进进出出谁知道会不会带来病毒!”老伯声音提高了好几个度。“老伯,您一定不知道吧,每次我们到您的房间都会换上新的防护服来保护您。”他依旧迟疑地看着我们,小声嘀咕着:“都不知道这个房间以前住过哪些病人……”我们再次耐心地告诉他,一有出院,此房间及床铺床头柜等均会常规消毒,边说边带着将信将疑的老伯打开每一个抽屉 ,推开卫生间的门,拉开崭新的床铺……看着一尘不染的房间,老伯嘟囔着说了句:“怕冷,再给一床被子”。“好,请稍等,有什么需要按铃或者给我们打电话都行”,护士轻快地迈出房门。住院期间我们用言语拂去每一位患者的焦虑,用行动为每一位患者披上信任。出院时,看着丁银蓉护士细致地对他的随身物品进行消毒,这位老伯笑着对我们说“这次住院,没我想象得那么可怕。你们医院一天两次的消毒比我家里还要干净,比在家安全,真的谢谢你们!”感谢理解,医护人员和老伯相视而笑。
疫情笼罩的当下,在每一处不安的眼神中寻找安定的力量,守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是我院医务工作者毕生的使命和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