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面对面”——风湿免疫科、核医学科联合创新临床科研交流机制





风湿病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疾病,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我院风湿免疫科作为浙江省主委单位,肩负着浙南地区风湿免疫疑难危重症的救治重任,年均门诊量超11万人次。在诊治过程中,该科注重多学科合作,及时掌握风湿免疫性疾病领域的最新动态,对病患进行精细化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近年来,新型影像学技术在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而核医学在疾病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领域具备独特优势。作为温州市首家核医学科诊疗科室,我院核医学科始终坚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核医学事业发展的宗旨,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与服务优化。1月26日,风湿免疫科主任孙莉与核医学科主任杨运俊联合创新临床科研交流机制,组织科室人员共同探讨并分享风湿性疾病领域和核医学领域的最新诊疗理念和临床经验。
在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中,核医学科副主任李焕斌、王志强分别作了题为《核医学诊疗与核医学射线的科学认知》和《核医学新型分子探针》的主题分享。李焕斌着重强调了核医学诊疗在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指出科学地理解核医学射线和精确评估其辐射剂量与风险,对于确保核医学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王志强则深入剖析了新型的分子探针在肿瘤诊断、疾病监测及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突显了其在医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价值。
随后,风湿免疫科叶鲁思主治医师汇报了《影像组学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应用》的科研进展报告,并介绍了合作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同时,风湿免疫科的胡铃侦医师也分享了风湿免疫与核医学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并提出了科研和临床实践的新思路,指出核医学技术在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次交流使医护人员对核医学在风湿免疫疾病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核医学技术在未来的风湿免疫疾病诊疗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可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病变部位进行显像,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此外,核医学技术还可以通过测定特定分子的水平,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核医学科和风湿免疫科将共同努力,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他们还将继续深化交流,开展多学科合作,以期在风湿免疫性疾病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