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大便次数少、大便时哭闹不安,娃是不是便秘?

编辑日期:2023-07-27 来源:儿科 浏览数:2032

家有活泼可爱的萌娃,她的吃喝拉撒睡是爸妈们每天最关心的事情,搞定了吃喝睡,娃每天的大便也是时刻关注。  然而,有些娃出现了大便拉不出来、每次排便都哭闹不安等情况,爸妈们焦急又帮不上忙,担心娃是不是便秘了?有些新手爸妈从网上学了各种方法,如喝中药、吃香蕉、喝蜂蜜香油等,甚至还有用肥皂条刺激肛门排便的,这些方法科学吗?为了科学应对萌娃大便难解的问题,本文将对婴幼儿便秘进行专业科普宣教。

首先,我们需要先判断娃是不是便秘:

1、 娃大便时又哭又闹,是不是就是便秘?

有一部分婴儿在出生后不久(新生儿期)会出现排便时紧张、尖叫、哭泣、面色发红或发紫的症状,并持续10-20分钟,每天可有数次排便,如果娃大便为软便或糊状便,并且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这可能是婴儿排便困难,是由于婴儿腹腔内压力的增高与盆底肌肉松弛的不协调导致,婴儿需要经历学习在用力排便同时放松盆底肌肉的过程。爸妈们不用当心,这不是便秘,不需要给与排便刺激(肥皂条刺激肛门等行为是不对的),持续3-4周后大部分婴儿会自行缓解。

2、 娃大便次数减少是不是就是便秘?

对于一个茁壮成长、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不经常大便并不被认为是便秘。根据罗马IV的诊断标准,便秘不仅仅是大便次数减少,还要有粪便干硬、排便困难、排便疼痛等症状才能诊断的。母乳喂养儿可能会出现排便次数减少,甚至1-2周不排便,但无任何不适症状或体征,粪便常为糊状便或软便。父母们只需放心,不用过度干预。

3、 什么是婴幼儿便秘? 

便秘是指一组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排便疼痛等。婴幼儿便秘95%以上为功能性便秘,通常是由于不良的排便体验,经反复憋便而引起。由于排便时的恐惧体验,娃会尽力避免排便。克制排便行为导致粪便潴留,造成结肠吸收更多的水分,使得大便干硬,导致排便困难、排便疼痛、排便次数减少、排粗大粪便、排便出血,甚至无便意、排便失禁。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主要根据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V的诊断标准,如果没有报警征象,当婴儿出现以下5项条件中的2项,且持续时间达1个月,就可以称之为婴幼儿功能性便秘了:(1)每周排便≤2次;(2)大量粪便潴留史;(3)有排便疼痛和排便费力史;(4)排粗大粪便史;(5)直肠内存在有大量粪便团块。对于已能控制排便的幼儿,再增加下列2项选项条件:(1)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2)粗大的粪便堵塞抽水马桶史。加上前面5项,共7项条件,如符合任何2项,可以诊断为功能性便秘。

现在,知道娃是便秘了,该如何处理:

1、娃便秘了,需不需要去医院做检查?

婴幼儿便秘大多为功能性的,但有一小部分便秘是由器质性疾病导致的,需要及时医疗干预,未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如果娃便秘伴随其他症状,有明显不舒服的表现,需要就医完善检查排除器质性的疾病。

2、该如何治疗?

首先,爸妈们要明白婴幼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科常见的问题之一,并不危及生命,不要太过焦虑、紧张。对于有交流能力的孩子要有足够的沟通,了解娃的排便习惯、排便姿势,是否存在憋便、恐惧排便的情况,使孩子确信排便不会引起疼痛。饮食方面,鼓励孩子每天多饮水,已添加辅食的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以提高其膳食纤维含量。蜂蜜和香油可以适当添加,但是对于便秘的治疗无决定性的意义。另外还需适当增加孩子的体力活动以促进肠道运动。

如果以上方法效果不明显,则需要使用药物软化大便治疗,可用开塞露通便3-7天或口服软化大便药物(如乳果糖),以缓解大便嵌塞,确保大便足够柔软可以无痛排便。后续可继续予口服软化大便药物维持治疗一段时间,直到孩子每天都有软便并克服了对排便的恐惧。此时,可以逐渐减少药物,例如减少剂量或隔日服药。还有些父母会选择给娃吃中药治便秘,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不建议家长盲目给娃使用或使用过量,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脾胃、肝肾功能或引起过敏,如果一定要使用,建议遵医嘱使用。

第三个方法,对于17月龄以上的幼儿可进行排便训练,建议固定排便时间,营造轻松排便的环境,选择舒服的排便姿势(可购买儿童专用便桶)。但每次排便时间不宜太长,最多不超过15分钟,并且家属在一旁不要给予过大压力,要积极鼓励娃,可给与奖励,不要责骂。

3、长期服用泻药安全吗?会不会形成药物依赖?

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聚乙二醇)是安全的,不会引起依赖。它们不被吸收,副作用很小(腹泻除外)。一般乳果糖按照体重给药,对于儿童,初始计量可以按照:1ml/kg/次,一天1-2次给药,剂量根据孩子大便性状随时增减,儿童全天最大剂量不超过60ml。它可以而且应该每天服用以治疗慢性便秘。如果泻药不起作用,可能是因为剂量不足、粪便嵌塞或家长错误地认为只需一剂就可以起作用并立即见效。渗透性泻药不会立即起作用,因为药物需要时间在到达远端结肠直肠之前穿过整个肠道,并且需要在几天内增加剂量。打破恶性循环所需的泻药持续时间至少是几周甚至几个月,而不是几天,并且应该与便秘的长期性成正比,因为直肠需要时间来恢复其正常大小和收缩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