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抗疫“医”线丨我是党员“疫”不容辞--神经外科一支部战疫先锋队随笔

作者:叶凯丽,叶若凝,刘思衡,王婷婷2,黄可静,徐珍飞 摄影: 编辑日期:2020-02-28 来源:神外病区(341/351/352) 浏览数:2252

 因为这场疫情,很多人的生命被永远地改写,甚至失去了它。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专业护理都献给它,负责数小时的看守,数小时累加的24h,24h累计的日日夜夜。

当我穿上防护服进入监护室时,双眼、双手和双脚的感受和电子屏幕很不同,呼吸苦难的痛楚、对疾病的恐惧,苦中作乐的种种,历历在心。疫情背后远不止只隐藏着病毒,人们开始少说话了,但是我们可以靠双眼去观察与反思,疫情披露出的延生问题。手机刷到的不断累计的数字,能否真正引起内心的波澜,新冠重症病房里的个体故事比数字更揪心,然而我们心底必须明白,数字也是个体的遭遇,发生了上万起。我们能做的是从自身出发,做好防护,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尽职尽责地守护生命。

特洛耶希文所说,我确定,我们会在来年春天再见。也提醒各位,四季是轮回的,有冬有春再有冬,不要那么快把有些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叶凯丽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作为医院的一份子和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作为工作于脑科重症监护室的我,我觉得支援医院的一线重症隔离病房是我的责任,我义无反顾的报名了!

终于2月1日我接到通知,当晚要进隔离监护室上夜班,我马不停蹄的回家整理好行囊,怀着对隔离监护室未知的忐忑不安出发了!由于怕母亲和女儿的担心和记挂,我撒了个善意的谎言。

当晚,我穿好全身装备全副武装迈进隔离监护室大门,刚开始有点紧张,慢慢的进入了工作状态就放松下来了。主动询问病人的需求,除了病人的输液、药物等治疗,还要全程参与病人的生活护理,更换床单被套衣服,倒尿倒屎,擦身便后护理等,还要参与病房的消毒工作,对病人的床单位、使用的仪器等每日四次的消毒湿巾擦拭,对排泄物等要密封消毒等……由于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即使不干活也有点辛苦,一干活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是看着患者的咳嗽减少了,呼吸顺畅了,精神状态好了,乐观起来了,我觉的一切都值了!一个个患者治愈出院,这对于我们来说那一刻真的感到很辛福!

印象深刻的是一名患者刚来的时候很严重,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镇静剂、升压药等持续泵入,经过我们的努力,他终于拔管了,那一刻我们真的无比激动和感动,甚至流下幸福的眼泪!随着他身体逐渐恢复,他一见到我们就紧紧握着我们的手频频说谢谢,我们也会回握他的手给他鼓励、加油!

穿上防护服后6小时不能喝不能吃,还要做高强度的治疗工作,由于汗液刺激,橡胶手套及口罩使用,频繁的接触消毒液,手上过敏起疹子了,鼻子压疮了,又红又肿,一碰就痛,即使这样我也从没想过要放弃,要离开,抹上药膏,尽力做好鼻子的保护,继续在隔离一线战斗着!

因为隔离一线的工作特殊性,大家在一起会互相打气,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我们成了友爱互助的一家人,我也收获了友谊!很感谢这个大家庭,很感谢帮助我的你们大家!

14天隔离监护室的工作经历是我一辈子永远的记忆,它有着非凡的意义,不久的将来我还会把我们的故事讲给女儿听。最后,还要对仍奋战在一线的战友们说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春天可期!祝愿疫情早日解除,温州加油!中国加油!

――叶若凝

2月2日下午接到医院的电话,简单准备一下,六点多就去了隔离病房。当晚护士长就排了晚上的机动班,夜里就睡在了值班楼。我的父母还在文成老家,怕他们担心,至今还未告诉他们我去隔离病房的事情。丈夫非常支持,让我安心进入隔离病房工作。我骄傲地告诉自己的孩子们,妈妈就是要与外面病毒战斗的战士,你是战士的孩子,她们觉得十分自豪。

上班碰上第一个患者,呼吸非常费力,情绪低落,偶尔偷偷哭泣,后来在呼吸机的帮助下,缺氧情况慢慢改善,生命体征也稳定,这让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欣慰。虽然防护装备造成的不便给各种操作加大了难度,但是看看患者,我觉得自己还可以为他们做得更多。我暗暗告诉自己,不到大获全胜,怎能说自己是一个白衣战士,怎能说自己是一名党员?

进隔离病房三天后我逐渐适应了这边的工作和生活,同事十分友爱,在工作上我们互相提醒帮助;领导和后勤工作人员在生活上准备得既周全又贴心。这时家人发来照片,山茶花都已陆续盛开了,期待我回家的时候,温州的疫情已经结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刘思衡

作为脑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我,2月3日进入“新冠”重症监护病房,略微紧张,经过几次轮班后,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每次下了班,望着凌晨2点半窗外寂静的城市,走在地下室那条一路敞亮、无人的医护隔离专用通道,回到宿舍看着镜子里被口罩压红的脸,我的心中充满坚定。身为一名医护工作者,临床就是我的战场,我就是一名战士!

――王婷婷

疫情当前,对医护人员而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想起希波克拉底誓言,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看着党员同事已纷纷进入隔离病房,此刻同为医护人员的我要加入他们,共同“作战”,只为早日结束这场抗疫的战斗。 

2月6日,第一天进入隔离病房。穿好防护装备,行动也变得不方便。但这些都阻挡不了我们坚定的决心,在这里我们有一群“战友”,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忙。我们会因为病情加重的患者担忧,更会为逐渐康复的病人感到由衷的喜悦。

每结束一天的“战争”,摘下口罩的瞬间,都会心疼身边的同事,他们脸上有压痕、破损甚至会有压疮。这些光荣的“勋章”印在了他们二三十岁年轻的脸上。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当时幼小的我们被很多医护人员及所有在一线抗疫人员保护在羽翼之下。而如今,该是作为医护人员的我去保护他们了。我们的“动”是“逆”向而行,抗击一线,撑起百姓的安康,所有的努力都会待宣布疫情结束的那一刻收之以微笑。

我知道,我的背后有家人给予我永远的鼓励和支持。待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我们共同看初升的太阳,听细腻的流水声,做最自由的人。

――黄可静

从医院组建了新冠重症隔离病房以来,本人作为一名党员,义不容辞地加入了这支抗击疫情的队伍中。2月2日,当我进入到病房时,看到那么多身患病痛却坚强抵御病魔的患者,我知道我不能退缩,我有使命跟他们一起作战。面对患者的担忧和焦虑,我经常安慰他们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是一场病毒跟自身免疫力做斗争的战场,要相信人类最终会战胜病毒。

每天我都提前一小时去做准备工作,要把防护工作做到位,才能把病毒拦在外面。在病房工作6小时,有时护目镜被呼吸模糊了视线,各项操作都会有难度,鼻子被口罩压得很痛,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自己能做的,就是努力克服,认真完成护理工作。在新冠重症监护室的14天里,我与队友叶凯丽、黄可静同一班次,互相照顾,一起并肩作战。我们更相信,义无返顾的出征,是为了最美的凯旋。

――徐珍飞

 



TOP